日期:2015年09月08日 來源:科技部
7月29日,“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作物數字化技術研究”主題項目“水稻表型信息的數字化獲取與解析技術”課題中期檢查會在華中農業大學召開。科技部農村中心有關人員、中期檢查組專家、項目首席專家、相關課題負責人以及合作單位的主要研究人員共計2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和植物功能基因組學快速發展,傳統的作物表型檢測手段已成為植物基礎生物學研究包括遺傳、生理、基因功能研究等的主要限制因素。為了解決這一瓶頸,本課題致力于水稻表型高通量數字化獲取技術研發,課題組研制了一種全生育期高通量水稻表型測量平臺,可以自動提取水稻株高、葉面積、分蘗數、生物量、產量相關性狀等15個參數,且該平臺總計可容納5472盆水稻種植,每小時檢測通量可達80株。基于該平臺所獲取的表型數據并結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本方法不僅可以取代傳統的表型測量手段,還可發掘新性狀、鑒定出更多新的基因位點。本平臺軟硬件立足于自主研發,和國際著名植物表型機構對比,大部分光學成像技術和提取性狀指標處于同一水平,部分表型參數比如分蘗相關性狀參數、產量相關性狀參數數字化提取技術為國際首創。高通量自動化的植物表型技術,已成為植物學基礎研究和作物遺傳改良的重要科學工具。
專家組聽取了課題負責人的匯報,查看了水稻表型平臺展示和主要研究成果,對下一步課題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議。專家組認為本課題總體進展良好,預期可順利完成“十二五”課題任務目標。同時,專家組也一致建議改進和完善水稻植株表型自動檢測關鍵技術,進一步優化水稻考種關鍵技術,加快水稻表型平臺和水稻數字化考種機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