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宗林,男,1955年4月出生,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2年畢業于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動力工程系獲學士學位。
1984年12月在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動力工程系獲碩士學位。
1985年1月至1990年8月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任工程師后任室主任。
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北京大學力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3年8月至1994年2月北京大學力學系副教授。
1994年3月至1999年9月日本東北大學流體科學研究所激波研究中心任副教授。
1999年10月至現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0年10月至現在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社會任職:
1. 北京力學學會副理事長。
2. 第二十四屆國際激波會議主席。
3. 國際學術期刊《Shock Waves》編委。
4.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計算物理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委會委員。
5. 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理事。
6. 中國力學學會激波與激波管專業委員會主任。
7. 中國力學學會理事。
8. 《力學學報》、《力學進展》常務編委。
主講課程:
研究生課程“高溫氣體動力學”、“氣體動力學”。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激波間斷解問題的數值理論,復雜激波相互作用,高溫氣體流動,爆轟物理,脈沖爆轟推進和CFD數值解解驗證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 爆轟波多維結構和馬赫反射數值模擬及算法研究,2006年,負責。
2. 高焓非平衡流動氣動力/熱關鍵基礎問題研究,2007.01-2010.12,負責。
3. 高焓氣體流動與實驗模擬技術研究。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先進推進技術的新方法研究 張新宇; 楊基明; 姜宗林; 陳立紅; 趙偉; 徐勝利; 岳連捷; 王超; 谷笳華; 顧洪斌 【科技成果】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中國科技大學 2004-04-12
資料更新中……
1. 一種用于超聲速燃燒室的壁面凹槽 王春; 姜宗林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2008-08-20
2. 延長飛機輪胎使用壽命的方法 姜宗林; 李岐; 姜俊成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2003-11-19
3. 脈沖發動機頻率的自適應控制方法及裝置 姜宗林; 李岐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2003-12-10
4. 射流增壓式推力可控脈沖爆轟發動機及提高其推力的方法 姜宗林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2004-02-04
5. 延長飛機輪胎使用壽命的方法 姜宗林; 李岐; 姜俊成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2005-03-23
6. 一種高超聲速飛行器無燒蝕自適應防熱和減阻系統 姜宗林; 韓桂來; 李岐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2007-07-11
7. 一種高超聲速飛行器逆向脈沖爆炸防熱和減阻方法 姜宗林; 韓桂來; 劉云峰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2007-07-11
8. 空氣清洗消毒器 李岐; 姜俊成; 姜宗林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2004-09-22
9. 減弱爆轟風洞中的泰勒波的裝置 姜宗林; 林建民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2004-12-15
10. 機力通風間接空冷系統 姜宗林; 劉杰克; 王一偉; 郝德麟 【中國專利】北京布魯斯蓋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2009-12-30
11. 機力通風間接空冷系統 姜宗林; 劉杰克; 王一偉; 郝德麟 【中國專利】北京布魯斯蓋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2010-08-11
在國內外的學術雜志和國際會議發表論文180多篇。
出版專著:
資料更新中……
發表英文論文:
1. Zonglin Jiang, Guilai Han, Chun Wang and Fan Zhang: Self-organized generation of transverse waves in diverging cylindrical detonation, Combustion and Flame, 156 (2009) 1653–1661.
2. Zonglin Jiang, Yunfeng Liu and Wei Zhao: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e new concept for drag reduction and thermal protection of hypersonic vehicles, Acta Mechanic Sinica, 25(2009) 417-419.
3. Chun Wang, Z. Jiang,Z. Hu and J. Lu: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flowfield of “swallowtail” cavity for supersonic mixing enhancement, Acta Mechanic Sinica, 25(1): 37-44, 2009.
4. Chun Wang, Z. Jiang, Yunliang Gao:Half -Cell Law of Regular Cellular Detonatio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5(10): 3704-3707, 2008
5. Guilai Han, Z. Jiang, Chun Wang, Fan Zhang: Cellular Cell Bifurcation of Cylindrical Detonations: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5(6):2125-2127, 2008
6. Chun Wang, Z. Jiang, Zongmin Hu, Guilai Han: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evolution of cylindrical cellular deton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9(11): 1487-1494, 2008
7. Yunfeng Liu and Z. Jiang: Reconsideration on the role of the specific heat ratio in Arrhenius law applications. Acta Mechanic Sinica, 24(1): 261-266, 2008
8. Z.M. Hu, R.S. Myong, C. Wang, T.H. Cho, Z. Jiang: Numerical study of the oscillations induced by shock/shock interaction in hypersonic double-wedge flows. Shock Waves, 18(1):41-51, 2008
9. Z.M. Hu, J.M. Lu, Z. Jiang, Rho-Shin Ryong and Tae-Hwan: Numeric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nozzle flow for supersonic chemical oxygen-iodine lasers. Acta Mechanic Sinica, 24(2): 133-142, 2008
10. Zhimen Peng, Qiansuo Yang, Chun Liu, Naiyi Zhu, Z. Jiang: A novel wavelength calibration for fiber-optical spectrographs based on the grating-diffractive equation, Applied Spectroscopy, 2008, 62( 7): 819-823.
11. Zonglin Jiang, K. Takayama, K.P.B. Moosad, O. Onodera and M. Sun: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micro-blast waves generated by pulsed-laser beam focusing. Shock Waves, 1998, 8(6):337-349
12. Zonglin Jiang and K.Takayama: Reflection and focusing of toroidal shock waves emitted from co-axial shock tubes. Computer & Fluids, 1998, 27(5-6):553-562
13. O. Onodera, Zonglin Jiang and K. Takayama: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ic observation of shock waves discharged from an open-end of a square cross-sectional shock tube. 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1998, 41(2):408-415
14. Zonglin Jiang, K. Takayama, H. Babinsky, T. Meguro: Transient shock wave flows in tubes with a sudden change in cross section. Shock Waves, 1997, 7(3):151-162
15. K. Takayama and Zonglin Jiang: Shock wave reflection over wedes: A Benchmark test for CFD and experiments. Shock Waves, 1997, (4):191-203
16. Zonglin Jiang, J. Falcovitz and K. Takayama: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detonation in converging chambers. 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1997, 40(3):422-431
17. Zonglin Jiang, K.Takayama and Yaosong Chen: The localiz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Euler equations and its numerical algorithm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Journal, 1995, 4(1):47-58
18. Zonglin Jiang, K.Takayama and Yaosong Chen: Dispersion conditions for non-oscillatory shock capturing schemes and its application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Journal, 1995, 4(2):137-150
19. H. Babinsky, T. Meguro, Zonglin Jiang and K. Takayama: Numerical visualization of shock wave flow in an expanding tube and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Flow Visualization, 1995, 218, 89-94.
20. Zonglin Jiang and Yaosong Chen: Investigation and implement on an algebraic transport turbulence model based on the Renormalization Group Theory. Acta Mechanica Sinica, 1995, 27(1):99-103 (in Chinese)
21. Zonglin Jiang, Lina Chang and Fan Zhang: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pherically-converging detonation waves, Shock Waves, 16(3), 2007 256-267.
22. Honghui Teng, Chun Wang, Bo Deng, Zonglin Jiang: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ck wave focusing in combustive gases.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39(2), 2007, 171-180.
23. Honghui Teng and Zonglin Jiang: Analytical interaction of the acoustic wave and turbulent flame.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4(2), 2007, 567-569.
24. Dahai Guo, Zonglin Jiang, Guiqing Jiang and Shuhua Wang: Numerical study of the aerodynamics heating in the supersonic flow around two-dimensional corrugated wall. Acta Aerodynamics Sinica, 1995, 13(4): 474-480 (in Chinese)
25. Zonglin Jiang, O. Onodera and K.Takayama: Evolution of shock waves and the primary vortex loop discharged from a square cross-sectional tube. Shock Waves, 1999, 9(1):1-10
26. Zonglin Jiang, K. Takayama and B.W. Skews: Numerical study on blast flowfields induced by supersonic projectiles discharging from shock tubes. Phys. Fluids, 1998, 10(1):277-288
27. H. Teng, Z. Jiang, Z. Hu: Detonation initiation developing from the Richtmyer-Meshkov Instability.《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7,23 (4): 343-349
28. Z.M. Hu, R.H. Myong, A.T. Nguyen, Z. Jiang: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flow field in a supersonic COIL with an interleaved jet configur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gain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1(3):207-215, 2007.
29. Z.M. Hu and Z. Jiang: Wave Dynamic process in cellular detonation reflection from wedges.《Acta Mechanica Sinica》2007, 23(1):33-41.
30.Zonglin Jiang, Yonghui Huang and Kazuyoshi Takayama: Shocked flows induced by supersonic projectiles moving in tubes. Computers & Fluids, 33(7):953-966, 2004
31. Honghui Teng, Zonglin Jiang and Zhaoyuan: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diffraction, focusing and reflection of toroidal shock waves, ACTA Mechanica Sinica, 36(1):9-15, 2004 (in Chinese)
32. Zonglin Jiang: On the dispersion-control principles for non-oscillatory shock capturing schemes,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1):1-15, 2004
33. XY Hu, BC Khoo, DL Zhang and Z Jiang: The cellular structure of a two-dimensional H2/O2/Ar detonation wave, Combust. Theory Modeling, 8, 339-359, 2004.
34. Zongmin Hu, Yunliang Gao, Deliang Zhang, Guowei Yang and Zonglin Ji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eous detonation reflection over wedges with a detailed chemical reaction model,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4):385-391, 2004
35. Zonglin Jiang, Chao Wang and Kazuyoshi Takayama: Three-diemnsional Mach reflections in square tubes. Shock Waves, 13(2):103-111, 2003
36. Zonglin Jiang: Wave dynamic processes induced by a supersonic projectile discharging from a shock tube. Physics of Fluids, June 2003, 15(6):1665-1675
37. Zonglin Jiang: Reliable validation based on optical flow visualization for CFD simulations. Acta Mechanics Sinica, June 2003, 19(3):193-203
38. Zonglin Jiang, K. Matsuoka, A. Sasoh and K. Takayama: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generation of tain-tunnel sonic booms,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2, 18(3): 209-226.
39. H. Teng, Z. Jiang, Z. Han, S. H. R. Hosseini and K. Takayam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oroidal shock wave focusing in a cylindrical chamber. Shock Wave, 14(4): 2005, 299-305.
40. W. Zhao, Z.L.Jiang, H.R Yu, T. Saito, K. Takayama: Wave propagation analysis in a pressure-wave refrigerator,Modern Physics Letters B,Vol. 19 No. 28-29 (2005)
41. H. Teng and Z. Jiang: Gasdynamics characteristics of toroidal shock and detonation waves focusing: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Physics and Astronomy, 2005, 48(6): 739-749.
42. A.F.T. Houwing, K. Takayama, Z. Jiang et el: Interferometric measurement od density in nonstationary shock wave refec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CFD, Shock Wave, 14(1/2):11-19, 2005
43. A.F.T. Houwing, K. Takayama, Z. Jiang et el: Abel inversion of axially-symmetric shock wave flows, Shock Wave, 14(1/2):21-28, 2005
44. Zonglin Jiang: Summary of the 2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hock Waves, Shock Wave, 14(1/2):127-128, 2005
45. X.Y.Hu, D.L.Zhang,B.C.Khoo, Z. Jiang: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 two-dimensional H2/O2/Ar cellular detonation,Shock Wave, 14(1/2):37-44, 2005
46. W Zhao, Z. Jiang, T. Saito, J.M.Lin, H.R. Yu and K. Takayama: Perforemance of a detonation driven shock tunnel:Shock Wave, 14(1/2):53-59, 2005
47. Shi Honghui, Kazuhiko Wawai, Motoyuki Itoh, Yu Hongru and Jiang Zongl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ock waves and foam in a shock tube.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2, 18(3):288-301.
48. X.Y. Hu, D.L. Zhang and Z. Jiang: Analytical study of idealized two-dimensional cellular detonations. Shock Waves, 2002, 11(3):475-480.
49. Zonglin Jiang, Wei Zhao, C. Wang and K. Takayama: Study on forward detonation driver for high enthalpy shock tunnels. AIAA Journal, 2002, 40(10):2009-2016.
50. G. Jagadeesh, O. Onodera, T. Ogawa and K. Takayama and Z. Jiang: Micro-shock waves generated inside a fluid jet impinging on plane wall. AIAA Journal, 2001, 39(3):424-430
51. Wei Zhao, Z. Jiang, et al.: Performance of the detonation-driven shock tube with a converging throat. 流體力學測量與控制,2001, 15(2):34-40
52. Zonglin Jiang and K.Takayama: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validation of numerical solutions of complex flow field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1999, 151(2):479-497
發表中文論文:
1 氣相爆轟物理的若干研究進展 姜宗林; 滕宏輝; 劉云峰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期刊】力學進展 2012-03-16 15:28
2 激波反射現象的研究進展 楊 旸; 姜宗林; 胡宗民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力學進展 2012-03-16 15:32
3 非定常激波三維雙楔面反射的數值研究 楊旸; 滕宏輝; 王春;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力學學報 2012-03-28 14:00
4 高超聲速風洞實驗數據多空間相關理論與關聯方法研究 姜宗林; 羅長童; 劉云峰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籌) 【會議】第四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日程及摘要集 2011-12-06
5 二維斜爆轟波的過渡區結構研究 滕宏輝;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四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日程及摘要集 2011-12-06
6 空心半球高超聲速飛行結構傳熱近似解析求解 韓桂來;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四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日程及摘要集 2011-12-06
7 高焓風洞中模型外流場電子密度測試研究 汪球; 姜宗林; 趙偉; 余西龍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8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2-01-09
8 一維爆轟波不穩定性的一種理論描述 王春; 姜宗林; 韓肇元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 【中國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8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2-01-09
9 爆轟驅動高焓激波膨脹管研究 武博; 姜宗林; 劉云峰; 趙偉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8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2-01-09
10 小尺寸自適應氫氧脈沖爆轟發動機設計和驗證 王春;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第二屆爆轟與爆震發動機研討會論文集 2011-05-14
11 氣相規則胞格爆轟起爆與傳播的統一框架理論 姜宗林; 滕宏輝; 王春; 韓桂來; 劉云峰 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 2010-07-14
12 爆轟波不穩定性的自激振蕩機理研究 王春; 姜宗林; 韓肇元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 【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 2010-07-14
13 駐定斜爆轟波中橫向激波存在與否的判定標準 王愛峰; 趙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LHD) 【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 2010-07-14
14 斜爆轟波面上多維復雜結構的數值研究 滕宏輝; 王春; 趙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 2010-07-14
15 脈沖爆轟發動機噴管對燃燒室動力學的影響 李旭東;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 2010-07-14
16 零攻角NADTPS重構高超聲速流場氣動力/熱研究 韓桂來;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 2010-07-14
17 熱化學非平衡對超高速鈍體繞流影響的數值研究 高云亮; 王效廉; 董三強; 余文力; 姜宗林 西安二炮工程學院;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 2010-07-14
18 三維雙楔面定常激波相互作用 楊旸;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 2010-07-14
19 高超聲速鈍頭體支桿側向射流減阻新機理試驗研究 劉云峰;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力學與工程應用(第十三卷) 2010-08-07
20 新型凹腔火焰穩定器——“燕尾槽”流動特性研究 孫曉峰; 王春;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實驗室 【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 2010-07-14
21 含前支桿構型的氣動特性初步研究 汪球; 劉云峰; 趙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LHD 【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 2010-07-14
22 COIL噴管內流場與增益場的3D數值研究 呂俊明; 胡宗民;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1-13
23 欠膨脹超聲速射流的不穩定性數值研究 劉昕; 王春; 姜宗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1-13
24 脈沖爆轟發動機效能的數值模擬研究 鄧博;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1-13
25 帶三維凹槽火焰穩定器的燃燒室放熱分布規律研究 王春; 孫曉峰; 姚軒宇;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高超聲速科技中心;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三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文集 2010-10-26
26 支桿-鈍頭體帶攻角飛行流場和“軍刺”擋板作用機理研究 韓桂來;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三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文集 2010-10-26
27 高超聲速氣動熱力學的幾個基礎研究問題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高超聲速科技中心 【會議】第三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文集 2010-10-26
28 基于分子發射光譜的溫度測量技術及其應用 彭志敏; 楊乾鎖; 竺乃宜;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 2010-07-14
29 三維“燕尾形”壁面凹槽流動特性的數值模擬 孫曉峰; 王春;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5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9-01-10
30 垂直雙楔面準定常激波反射的數值研究 楊旸;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5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9-01-10
31 氣液兩相爆轟與氣相爆轟繞射的對比與分析 戴旭剛; 張德良; 王春;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1-01-08
32 超燃沖壓發動機凹腔穩焰器非定常現象的數值研究 孫曉峰; 姜宗林; 王春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1-01-08
33 水蒸氣熄滅爆轟波及在帶擴容室管道中消波的數值模擬 韓桂來; 姜宗林; 張德良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計算爆炸力學進展 2006-08-10
34 可燃氣體爆燃轉爆轟過程的機理探索 姜宗林; 滕宏輝; 王春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上) 2007-08-20
35 爆轟驅動擴張型中焓激波管性能研究 趙偉; 陳宏; 王春; 林建民; 李進平; 劉云峰; 姜宗林; 俞鴻儒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會議】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上) 2007-08-20
36 氣相胞格爆轟三波結構失效形式 韓桂來;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05-09
37 散心爆轟波在球形固壁上的反射 李旭東;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05-09
38 反應前后氣體比熱比變化對Arrhenius定律應用的影響 劉云峰;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05-09
39 發散爆轟波衰減過程的數值研究 滕宏輝; 姜宗林; HD Ng; JHS Lee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oncordi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cGill University 【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05-09
40 吸氣式高超聲速推進技術研究的進展、問題與思考 姜宗林; 韓桂來; 俞鴻儒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05-09
41 強化超聲速混合的三維“燕尾”型壁面凹槽流動特性數值研究 王春; 姜宗林; 胡宗民; 呂俊明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05-09
42 馬赫桿突出消失準則的建立 高云亮;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05-09
43 超聲速燃燒室中流動與燃燒的相互作用 孫英英;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高超聲速科技中心 【會議】第一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12-28
44 含激波燃燒中的化學反應自激振蕩機制 王春; 姜宗林; 韓肇元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高超聲速科技中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 【會議】第一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12-28
45 高焓激波風洞中鈍錐氣動力特性實驗研究 孫英英; 姜宗林; 林建民; 趙偉; 姚文秀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05-09
46 流量配比對Coil增益分布影響的數值研究 呂俊明; 王春; 姜宗林 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05-09
47 二維凹腔在超聲速流場中流動圖像的初步實驗研究 尹光輝; 易仕和; 何霖; 王春; 姜宗林 國防科技大學航天與材料工程學院; 中國科學院力學所 【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05-09
48 準爆轟波傳播機理探討 劉云峰;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 2009-08-24
49 三維“燕尾形”凹腔超燃流場數值模擬 王春;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高超聲速科技中心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第二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日程及摘要集 2009-11-02
50 高焓激波風洞研究進展 姜宗林; 俞鴻儒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 2009-08-24
51 爆轟驅動高焓激波膨脹管性能研究 高云亮; 趙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重點實驗室; 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1-05
52 球面爆轟波的反射與會聚 李旭東;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1-05
53 柱面散心爆轟波胞格演化模式的數值研究 韓桂來; 姜宗林; 王春; 張凡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Def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nada-Suffield; PO Box4000; Main; Medicine Hat; AB T1A8K6; Canada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1-05
54 三維非定常激波雙楔面反射的數值研究 楊旸; 滕宏輝;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0-01-10
55 氣相爆轟高速彈丸速度測量 王愛峰; 趙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0-01-10
56 凹腔火焰穩定器流場數值模擬及其性能分析 孫曉峰; 王春; 姜宗林 中科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0-01-10
57 爆轟推進概念與機理研究——新型發動機研究的熱點 姜宗林 中科院力學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會議】全國流體力學青年研討會論文集 2001-09-01
58 爆轟推進概念與機理研究——新型發動機研究的熱點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會議】第十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2-10-01
59 帶擴容腔的正向爆轟驅動器的性能優化研究 黃永輝; 高云亮; 王超; 趙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實驗室 【會議】第十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2-10-01
60 激波在消波器內衰減過程數值分析 胡宗民; 張德良;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實驗室 【會議】第十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2-10-01
61 脈沖爆轟推進裝置的實驗研究與分析 王超; 牟乾輝; 趙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實驗室 【會議】第十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2-10-01
62 液體燃料脈沖爆轟發動機模擬試驗研究 牟乾輝; 王超; 趙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實驗室 【會議】第十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2-10-01
63 氣相爆轟波化學反應流場數值模擬 胡宗民; 楊國偉; 張德良;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會議】計算流體力學研究進展——第十二屆全國計算流體力學會議論文集 2004-08-01
64 化學氧碘激光混合噴管三維流場研究 胡宗民; 楊國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5-01-01
65 環形激波和爆轟波聚焦的氣體動力學特性 滕宏輝;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5-01-01
66 球面聚心爆轟波傳播氣動性能分析 常利娜;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5-01-01
67 爆轟波橫掠過惰性氣體接觸面現象及其熄滅特征 王春; 張德良;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會議】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 2005-08-01
68 激波與爆轟波對撞的數值模擬 韓桂來; 姜宗林; 張德良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會議】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 2005-08-01
69 COIL噴管超聲速段射流混合數值研究 胡宗民; 楊國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會議】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 2005-08-01
70 關于爆轟波動力學長度的討論 韓桂來; 姜宗林; 張德良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6-01-01
71 雙爆轟驅動段數值模擬研究 李進平;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會議】北京力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6-01-01
72 氣相規則胞格爆轟波起爆與傳播統一框架的幾個關鍵基礎問題研究 姜宗林; 滕宏輝 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期刊】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2012-04-15
73 斜爆轟的胞格結構及橫波傳播 王愛峰; 趙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爆炸與沖擊 2010-07-25
74 噴管對脈沖爆轟發動機性能的影響 李旭東; 王春;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力學學報 2011-01-18
75 基于OH自由基A~2Σ~+→X~2Π_r電子帶系發射光譜的溫度測量技術 彭志敏; 丁艷軍; 楊乾鎖; 姜宗林 清華大學熱能系電力系統與發電設備控制與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物理學報 2011-05-15
76 建設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撐我國高超聲速科技發展 姜宗林 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期刊】力學進展 2011-05-25
77 斜爆轟波面上復雜結構的數值研究 滕宏輝; 王春; 趙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力學學報 2011-07-18
78 支桿-鈍頭體帶攻角流場和“軍刺”擋板作用研究 韓桂來;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力學學報 2011-09-18
79 詳細化學反應模型中溫度修正項特性研究 劉云峰; 姜宗林 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期刊】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2011-11-15
80 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進展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期刊】力學進展 2010-03-25
81 激波管壁AlO自由基B~2Σ~+-X~2Σ~+和C~2Π_r-X~2Σ~+帶系輻射光譜的研究 彭志敏; 楊乾鎖; 劉春; 竺乃宜;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0-04-15
82 脈沖爆轟發動機的系統性能分析 李旭東; 王愛峰; 王春;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力學學報 2010-05-18
83 主流無載氣N_2-氧碘化學激光配氣方式的數值優化 呂俊明; 姜宗林; 袁湘江; 王強 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強激光與粒子束 2010-08-15
84 基于混合發展的超聲速段射流式COIL的數值優化 呂俊明; 胡宗民; 姜宗林; 王強 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新加坡國立大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計算物理 2010-11-25
85 一種含運動固壁超聲速流動的Descartes網格算法 王強; 胡湘渝; 姜宗林 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慕尼黑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計算物理 2009-07-25
86 準定常強激波反射馬赫桿突出變形準則的探討 高云亮;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期刊】爆炸與沖擊 2009-03-25
87 流量配比對Coil增益分布影響的數值研究 呂俊明; 王春;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期刊】計算物理 2009-07-25
88 關于吸氣式高超聲速推進技術研究的思考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期刊】力學進展 2009-07-25
89 氧碘化學激光器超聲速段射流工作方式性能的數值研究 呂俊明; 胡宗民; 王春; 姜宗林 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國立慶尚大學機械航空工程學系 【期刊】強激光與粒子束 2009-09-15
90 高超聲速激波風洞研究進展 姜宗林; 俞鴻儒 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期刊】力學進展 2009-11-25
91 環形激波和爆轟波會聚過程的氣體動力學特性 滕宏輝;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力學、天文學 2006-04-20
92 脈沖爆轟發動機熱射流起爆機理數值分析 牟乾輝; 胡宗民; 趙偉; 張德良;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北京 【期刊】計算物理 2006-05-25
93 球面聚心氣相爆轟波傳播過程的數值研究 常利娜; 姜宗林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計算物理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實驗室 【期刊】力學學報 2006-05-30
94 多障礙物通道中激波誘導氣相爆轟的數值研究 王春; 張德良;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力學學報 2006-09-30
95 觸摸高溫氣體動力學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力學與實踐 2006-10-30
96 爆轟波平掠惰性氣體界面及其解耦現象的數值研究 王春; 張德良;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北京 【期刊】爆炸與沖擊 2006-12-25
97 可燃氣體中激波聚焦的點火特性 滕宏輝; 王春; 鄧博;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力學學報 2007-03-30
98 化學反應和球面聚心爆轟波的相互作用 常利娜; 姜宗林; 秦承森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實驗室;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北京 【期刊】計算物理 2007-05-25
99 激波管雙爆轟驅動段性能的數值模擬研究 李進平; 姜宗林; 陳宏; 馮珩; 俞鴻儒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力學學報 2007-05-15
100 可燃氣體中激波與障礙物作用在下游形成爆轟波的數值研究 滕宏輝; 呂俊明;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爆炸與沖擊 2007-05-25
101 無緩沖氣COIL擴壓器流場數值模擬 孫英英; 吳寶根;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強激光與粒子束 2007-08-15
102 爆轟波穿越惰性氣團時的透射激波參數分析 王春; 趙偉; 孫英英;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實驗室(LHD);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實驗室(LHD);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實驗室(LHD) 北京 【期刊】空氣動力學學報 2007-09-15
103 一維過驅動爆轟波形成的數值研究 滕宏輝;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計算物理 2008-01-25
104 COIL基于小信號增益系數的最佳流量配比選擇 呂俊明; 王春;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強激光與粒子束 2008-10-15
105 準定常強激波馬赫反射波形的數值研究 高云亮; 李進平; 胡宗民;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期刊】空氣動力學學報 2008-12-15
106 激波與爆轟波對撞的數值模擬研究 韓桂來; 姜宗林; 張德良 中國利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利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利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力學學報 2008-03-15
107 變截面管道中爆轟胞格演變機制的數值模擬研究 鄧博; 胡宗民; 滕宏輝;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2008-02-15
108 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進展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北京 【期刊】力學進展 2008-03-25
109 激波/邊界層相互作用誘導的激波風洞氣體污染問題 李進平; 馮珩;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力學學報 2008-05-18
110 爆轟驅動高焓激波膨脹管性能研究 高云亮; 趙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LHD 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LHD 重點實驗室; 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期刊】力學學報 2008-07-18
111 亞聲速段橫向射流對Coil性能影響的數值研究 呂俊明; 胡宗民; 姜宗林 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北京 【期刊】計算物理 2008-07-25
112 欠膨脹超聲速射流不穩定性機理的數值研究 劉昕; 姜宗林; 王春; 閻超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流體力學研究所 【期刊】力學學報 2008-09-18
113 爆轟驅動激波管縫合激波馬赫數計算 李進平; 馮珩; 姜宗林; 俞鴻儒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期刊】空氣動力學學報 2008-09-15
114 散心柱面胞格爆轟演化數值研究 王春; 姜宗林; 胡宗民; 韓桂來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慶尚國立大學航空機部品研究中心 【期刊】應用數學和力學 2008-11-15
115 氣相爆轟基元反應模型數值模擬 胡湘渝; 張德良;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實驗室 北京 【期刊】空氣動力學學報 2003-03-28
116 正向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的數值模擬 劉長禮; 張德良; 胡宗民;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 北京 【期刊】計算力學學報 2005-08-30
117 用環形激波聚焦實現爆轟波直接起爆的數值模擬 滕宏輝; 張德良; 李輝煌;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和機械工程系;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爆炸與沖擊 2005-12-25
118 環形激波繞射、反射和聚焦的數值模擬研究 滕宏輝; 姜宗林; 韓肇元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和機械工程系 北京 【期刊】力學學報 2004-01-19
119 爆轟波在楔面上反射數值分析 胡宗民; 高云亮; 張德良; 楊國偉;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力學學報 2004-07-19
120 爆轟波在彎管內傳播過程數值分析 胡宗民; 牟乾輝; 張德良;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計算物理 2004-09-25
121 氫氧爆轟波在變截面擴張管道中傳播的數值模擬 孫宇峰; 張德良; 胡宗民;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爆炸與沖擊 2004-10-25
122 用FLUENT軟件計算化學氧碘激光流場 吳寶根; 陸來; 姜宗林; 陳耀松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北京大學力學系;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北京大學力學系 北京 【期刊】強激光與粒子束 2005-02-15
123 頻散可控格式的一種推廣形式及其在爆轟波馬赫反射中應用 常利娜; 張德良; 胡宗民;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實驗室 北京 【期刊】計算物理 2005-05-25
124 COIL亞聲速段橫向噴流混合流場數值分析 胡宗民; 孫英英; 吳寶根;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強激光與粒子束 2005-04-15
125 增設收縮截面后的爆轟驅動激波管性能研究(英文) 趙偉; 姜宗林; 王超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開放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LHD開放實驗室 【期刊】流體力學實驗與測量 2001-06-30
126 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及其瞬態測試技術的研究與進展 姜宗林; 趙偉; 林貞彬; 俞鴻儒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期刊】力學進展 2001-05-25
127 爆轟推進概念與機理研究——新型發動機研究的熱點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研究員、博導 【期刊】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1-08-28
128 第24屆國際激波學術會議征文 姜宗林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北京 【期刊】力學進展 2002-08-25
129 關于RNG代數湍流模式的研究 姜宗林; 陳耀松 北京大學力學系 【期刊】力學學報 1995-01-19
130 使用積分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的有限元格式 姜宗林 北京空氣動力學研究所 【期刊】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 1988-12-30
131 再入端頭燒蝕外形照片量化處理方法的研究 姜宗林; 劉杰克; 許嘉玉 北京空氣動力學研究所; 北京空氣動力學研究所 【期刊】氣動實驗與測量控制 1988-07-01
資料更新中……
1. 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工程物理院聯合基金(NSAF基金)優秀獎。
2. 2005年獲“激波研究協會特別會員”榮譽稱號(全世界僅有10人獲此殊榮)。
3. 1999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資料更新中……
資料更新中……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