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李景富教授, 1943年8月生,博士研究生導師,是我國著名的蔬菜育種專家。曾認黑龍江省重點學科蔬菜學科帶頭人,現任中國園藝學會理事,黑龍江省園藝學會理事長。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同時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5年獲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及哈爾濱市有突出貢獻人員稱號。2001年榮獲黑龍江省政府農業先進工作者稱號,2002年榮獲黑龍江省第九界勞動模范稱號。
學術兼職:
1.中國園藝學會;
2.中國園藝學會常務理事;
3.中國園藝學會番茄分會會長;
4.黑龍江省園藝學會理事長;
5.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蔬菜品種登記委員會副主任;
6.中國園藝學報第六屆編委會。
科學研究:
研究領域:
李景富教授長期從事蔬菜遺傳育種、蔬菜種質資源、蔬菜生物技術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出口型優質抗病番茄雜交育種技術研究與應用(2002AA207013-5) “863項目” 2002.1~2005.12
2.番茄新品種東農709選育及繁育技術研究 “863項目” 2003.6~2005.6
3.優質專用番茄新品種東農710選育及繁育技術研究 “863項目” 2004.8~2005.10
4.優質專用番茄新品種東農711選育及繁育技術研究 “863項目” 2005.6~2006.10
5.生物技術在蔬菜抗病育種中的應用 (GB02B101) 黑龍江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2002.7~2004.7
6.番茄雄性不育機理及不育基因轉化系統研究 (C01-03) 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2~2004
7.優質耐貯運番茄新品系選育 黑龍江省良種化工程項目 2003.12~2005
8.優質多抗高產適合出口設施栽培系列專用番茄品種示范(FW0513904) 黑龍江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資金項目 2005~2007
9.番茄紅素育種材料的創新及加工番茄新品種選育 (10551.2.005) 省教育廳攻關項目 2004.1~2006.12
10.出口及溫室 專用型優質多抗番茄新品種選育(2004AA6CN157) 哈市科技攻關項目 2004.6~2008.12
11.番茄重要基因克隆與驗證-番茄重要功能基因在育種中應用 (2006AA10A116) “863項目” 2006.12~2010.10
12.優質多抗專用番茄育種技術研究及新品種選育 (2006BAD01A7-3-0)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2006.12~2010.10
13.蔬菜種質資源創新品種選育及安全生產關鍵技術(GB061311) “十一五”黑龍江省重點科技攻關 2006.1~2008.12
14.北方寒地蔬菜主要性狀形成機理及分子聚合育種 東北農大創新團隊建設項目 2007.1~2009.12
15.優質、多抗、高產系列專用番茄品種示范與推廣(2008GB2B200085) 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2008.04.01~2010.12.01
16.番茄優質、多抗、高產多基因聚合技術研究及品種選育(2007AA10Z178) “863項目” 2007.05.16~2010.10.10
科研成果:
1.番茄高效育種技術及優質、多抗、豐產系列專用新品種選育與推廣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名,2005
2.番茄早熟、優質、抗病、豐產新品種東農704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第1名,1995
3.番茄抗煙草花葉病毒“矮黃”親本的選育及系列紅果雜種一代育成及利用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第4名,1990
4.中國番茄主要病毒病毒原鑒定和抗源篩選創新及利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1998
5.番茄優質多抗豐產新品種選育及高效育種技術研究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名,2004
6.番茄早熟、優質、抗病、豐產新品種東農704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名,1993
7.番茄早熟、抗病、豐產新品種東農702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名,1989
8.優質多抗豐產加工專用型番茄新品種東農706的育成及推廣 黑龍江省省長特別獎、重大科技效益獎,第1名,2008
9.東農704番茄新品種育成及推廣 黑龍江省省長特別獎、重大科技效益獎 第1名,1997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中國番茄》,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3,主編
2.《番茄遺傳育種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3,主編
3.《現代蔬菜育種學》,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副主編
發表論文:
1 番茄生物學研究的相關網絡資源 李寧; 許向陽; 姜景彬; 李景富 植物學報 2010-01-10 期
2 番茄成熟突變體rin基因的AFLP分子標記 侯文秀; 李景富; 劉劍峰; 康立功; 張賀;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0-02-25
3 番茄葉霉病生理小種研究進展 洪瑞;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0-02-25
4 東北三省新的番茄葉霉病菌生理小種分化初報 孟凡娟; 許向陽; 李景富; 洪瑞 中國蔬菜 2006-01-18
5 瓣化型胡蘿卜胞質雄性不育相關片段的分離及序列分析 于春霞; 梁毅; 李景富 中國農學通報 2006-01-05
6 辣椒離體培養和植株再生體系建立 謝立波; 郭亞華; 李景富; 王雪; 鄧立平 黑龍江農業科學 2006-01-10
7 不同番茄品種的抗逆性鑒定 孟凡娟; 李景富; 許向陽; 張曉烜; 康立功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6-02-25
8 番茄抗根結線蟲病基因的RAPD和SCAR標記 李紅雙; 李景富; 許向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06-04-30
9 番茄斑枯病研究概述 王秋霜; 李景富;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6-04-25
10 番茄“白化”突變體的發現及作為育種材料的鑒定 李景富; 孟凡娟; 許向陽; 康立功 園藝學報 2006-04-30
11 毛酸漿的組織培養 宋曉宏; 李景富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6-06-20
12 RAPD分子標記技術及其在番茄遺傳育種中的應用 張曉烜; 李景富;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6-06-25
13 耐貯藏番茄新品種‘東農710’ 許向陽; 李景富; 王勇; 王傲雪 園藝學報 2006-06-30
14 胡蘿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及利用 于春霞; 梁毅; 李景富 北方園藝 2006-07-05
15 植物基因工程在辣椒育種中的應用 宗憲春; 謝立波; 郭亞華; 李景富 北方園藝 2006-07-05
16 番茄果實色素含量和表面顏色相關性研究 孟凡娟; 許向陽;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6-08-25
17 光溫敏型雄性不育系在蔬菜作物上的研究進展 張賀; 許向陽;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6-08-25
18 番茄屬和類番茄茄的屬間雜交研究 劉守偉; 劉士勇; 許向陽;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6-10-25
19 β-1,4-甘露聚糖內切酶在番茄發育中的作用 王傲雪; 張丙秀; 李景富 園藝學報 2006-10-30
20 一種新型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基因轉化番茄的研究 金麗鑫; 孫思蕭; 于錫宏; 趙凌俠; 李景富; 唐克軒 揚州大學學報 2006-12-30
21 猴腿蕨孢子囊中孢子不同預處理影響萌發的研究 劉魯江; 李景富; 趙恒田 中國林副特產 2007-02-15
22 加工番茄粘稠度與其他農藝性狀的相關與通徑分析 關法春; 李景富; 許向陽; 康立功; 張賀 中國蔬菜 2007-03-18
23 番茄RAPD反應體系的優化 高永利; 李景富; 王傲雪;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7-04-25
24 黃瓜芽黃突變體的超微結構分析 陳福龍; 高劍峰; 李景富; 陳遠良; 閆潔; 陳季恂 安徽農業科學 2007-05-20
25 番茄耐熱性遺傳分析 安鳳霞; 李景富; 王傲雪; 許向陽 中國蔬菜 2007-09-18
26 番茄新品種東農711的選育 許向陽; 王傲雪; 康立功; 王勇; 李景富 中國蔬菜 2007-10-18
27 番茄資源對葉霉病的抗性鑒定和SSR標記遺傳變異分析 許向陽; 孟凡娟; 李景富 植物病理學報 2007-10-15
28 番茄對番茄晚疫病抗性遺傳分析 于海龍; 李景富;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7-10-25
29 農科博士生《植物分子生物學進展》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 王傲雪;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10-26
30 番茄耐熱性相關的SSR和RAPD標記篩選 許向陽; 王冬梅; 康立功; 李景富 園藝學報 2008-01-25
31 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學特性研究(Ⅱ) 康立功; 姜景彬; 李景富;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8-11-25
32 β-1,3-葡聚糖酶及其在蔬菜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中的應用 陳秀玲; 李景富; 王傲雪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8-12-25
33 RAGA的投影尋蹤模型在番茄雜交組合綜合評價中的應用 關法春; 賀延國;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8-01-25
34 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學特性研究 康立功; 許向陽; 姜景彬;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8-02-25
35 轉錄激活因子CBF基因在植物抗冷分子機制中的作用 張麗麗; 李景富; 王傲雪 園藝學報 2008-05-25
36 黑龍江省發展番茄紅色產業的建議 李燁; 許向陽; 張賀; 李景富 北方園藝 2008-05-15
37 加工番茄粘稠度性狀的配合力和遺傳力分析 許向陽; 關法春; 康立功; 張賀;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8-03-15
38 番茄AFLP技術體系的優化與建立 雷娜; 李景富; 李燁;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8-03-15
39 番茄抗葉霉病基因Cf_6的RAPD及SCAR標記 孟凡娟; 許向陽; 李景富; 黃鳳蘭 中國農業科學 2008-07-10
40 NaCl脅迫對不同番茄種子萌芽的影響 劉洪蘭; 李景富; 許向陽; 洪瑞; 崔麗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8-05-25
41 番茄新品種東農712的選育 許向陽; 康立功; 王傲雪; 張賀; 李景富 中國蔬菜 2008-08-18
42 里氏木霉產纖維素酶條件的優化 張曉烜; 李景富; 王傲雪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8-07-25
43 加工番茄新品種東農713的選育 李景富; 康立功; 王傲雪; 張賀; 許向陽 中國蔬菜 2008-09-18
44 番茄抗葉霉病基因Cf-11的AFLP分子標記 李文楓; 李景富; 康力功;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8-09-25
45 黑龍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王迪; 康立功;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8-10-25
46 番茄抗黃萎病育種研究進展 尤海波; 李景富; 許向陽; 李桂英 北方園藝 2003-01-25
47 類番茄茄材料耐冷性的差異 趙凌俠; 李景富; 許向陽; 開國銀; 李柱剛; 唐克軒 園藝學報 2003-10-30
48 番茄耐熱性研究進展 王冬梅; 許向陽; 李景富 中國蔬菜 2003-03-18
49 PCR技術檢測種傳植病細菌研究進展 張卉; 趙廷昌; 李景富; 孫福在; 劉學敏; 回文廣; 張濤濤 植物檢疫 2003-11-30
50 類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抗病性鑒定 趙凌俠; 許向陽; 李景富; 開國銀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3-03-30
51 野生番茄抗葉霉病生理指標的研究 呂曉梅; 許向陽;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3-03-30
52 番茄葉霉病研究進展 孟凡娟; 許向陽; 李景富 中國農學通報 2005-06-30 期刊 3 174
53 類番茄茄(Salunum lycopersicoides)與栽培番茄雜交的細胞學研究 劉守偉; 劉士勇; 梁美霞;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5-06-30
54 番茄隨機擴增DNA多態性體系的條件優化 孟凡娟; 李景富; 許向陽 生物技術通訊 2005-08-30
55 番茄耐熱性研究現狀 安鳳霞; 李景富;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5-08-30
56 “彩色番茄”果實質體超微結構的觀察 孟凡娟; 許向陽; 李景富; 王學東 電子顯微學報 2005-10-25
57 番茄成熟突變體果實貯藏過程中細胞超微結構的變化 張玉; 許向陽; 李景富 園藝學報 2005-08-30
58 Cre/loxP定位重組系統在植物雄不育和雜種優勢中的利用研究 王勇; 李景富; 林忠平 分子植物育種 2003-07-28
59 反義RNA技術調控番茄果實耐貯性研究進展 張玉; 許向陽; 李景富 分子植物育種 2003-11-28
60 RAPD技術在蔬菜遺傳育種上的應用 梁美霞; 李景富; 許向陽 分子植物育種 2003-11-28
61 轉基因技術在番茄育種上的應用 陳玉輝; 許向陽; 李景富 分子植物育種 2004-01-28
62 番茄屬(Lycopersicon)基因組DNA遺傳多樣性RAPD分析 李景富; 趙凌俠; 許向陽; 唐克軒; 開國銀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4-02-29
63 番茄雄性不育研究進展 陳玉輝; 許向陽; 李桂英;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4-04-30
64 農桿菌介導的番茄遺傳轉化研究進展 梁美霞; 劉守偉;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4-04-30
65 番茄抗病蟲基因定位的分子標記研究進展 孟凡娟; 李景富; 許向陽; 劉衍春 分子植物育種 2004-03-28
66 番茄組織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梁美霞; 李景富; 謝立波; 尤海波 北方園藝 2004-05-05
67 雄性不育基因工程及其在蔬菜上的應用 陳玉輝; 許向陽; 李景富; 李桂英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2004-06-25
68 幾丁質酶基因在植物抗真菌病基因工程中的應用 梁美霞; 李景富; 許向陽; 張玉 黑龍江農業科學 2004-09-10
69 番茄抗早疫病育種研究進展 王彥杰; 劉守偉;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4-10-30
70 茄子組織培養與基因工程研究進展 金丹丹; 梁美霞; 謝立波; 李景富 分子植物育種 2004-11-28
71 熱脅迫對番茄葉肉細胞葉綠體超微結構的影響 王冬梅; 許向陽; 李景富; 崔琳 園藝學報 2004-12-30
72 番茄黃萎病病原菌研究 尤海波; 李景富; 許向陽; 王喜慶 植物保護 2004-12-08
73 抗生素對番茄愈傷組織誘導和分化的影響 梁美霞; 許向陽;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5-02-28
74 讓科學為畸形瓜討個說法 李德澤; 田麗美; 李景富 種子世界 2005-04-15
75 不同葉齡期低溫處理對番茄花粉發育影響 王富; 李景富; 許向陽; 李桂英; 王傲雪 北方園藝 1999-03-25
76 含Tm-2nv基因和茸毛基因的番茄抗源材料配合力分析 王傲雪; 崔海英; 李景富 北方園藝 1999-11-25
77 黑龍江省番茄根結線蟲病病原鑒定及抗病種質資源篩選 于秋菊; 李景富; 許向陽; 王富; 王傲雪 中國蔬菜 1999-05-18
78 番茄耐弱光性的研究進展 侯興亮; 李景富; 許向陽 中國蔬菜 1999-07-18
79 番茄起源、傳播及分類的回顧 趙凌俠; 李景富 作物品種資源 1999-07-21
80 植物體細胞胚狀體的誘導研究及應用 王傲雪; 李景富 黑龍江農業科學 1999-03-10
81 弱光處理對番茄不同生育期形態和生理指標的影響 侯興亮; 李景富; 許向陽 園藝學報 2002-06-30
82 番茄新品種東農709的選育 許向陽; 李景富; 李桂英 中國蔬菜 2002-09-18 期刊 2 28
83 番茄TMV、葉霉病和根結線蟲病苗期多抗性鑒定方法的研究 許向陽; 李景富; 張玉; 李桂英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2-03-30
84 類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生長發育習性的研究 趙凌俠; 許向陽; 李景富; 唐克軒; 開國銀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2-06-30
85 番茄葉霉菌及其抗病育種的研究進展 呂曉梅; 許向陽;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2-12-30
86 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術 李景富 黑龍江科技信息 1999-04-15
87 露地番茄定植與管理 李景富 黑龍江科技信息 1999-05-15
88 大棚番茄定植后的管理 李景富 黑龍江科技信息 1999-06-15
89 類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的研究進展 趙凌俠; 李景富; 許向陽 園藝學報 2000-12-30
90 番茄葉霉病苗期抗性鑒定方法的研究 李桂英; 李景富; 王富; 許向陽; 郭慶勛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0-03-25
91 番茄屬(Lycopersicon)花粉萌發培養基組分的優化 趙凌俠; 劉守偉; 李景富; 許向陽; 鞠文煥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0-06-25
92 發根農桿菌介導的抗病毒基因導入番茄轉化系統的建立 王傲雪; 李景富; 徐香玲; 李桂英; 王富;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0-09-25
93 生物技術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于秋菊; 許向陽; 李景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1-12-25
94 哈爾濱市番茄葉霉菌生理小種再分化研究 呂曉梅; 許向陽; 李景富; 謝立波 北方園藝 2002-03-25
95 番茄TMV、葉霉病、枯萎病苗期多抗性鑒定方法研究 許向陽; 李景富; 孫清芳 北方園藝 2002-05-25
96 番茄自花授粉后導入抗病毒基因的研究 王傲雪; 李景富; 徐香玲; 謝立波; 李桂英 北方園藝 2002-07-25
97 植物水孔蛋白研究進展 于秋菊; 吳锜; 林忠平; 李景富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11-20
98 番茄屬(Lycopersicon)RAPD標記遺傳分析 趙凌俠; 李景富; 唐克軒; 許向陽; 開國銀 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4-25
99 番茄屬基因組DNA遺傳多樣性RAPD分析 趙凌俠; 李景富; 唐克軒; 許向陽; 開國銀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6-30
100 東北三省番茄葉霉病生理小種分化的初步研究 李桂英; 李景富; 李永鎬; 郭慶勛; 王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1994-06-25
101 番茄枯萎病抗病育種研究進展 王全華; 李景富; 李永鎬; 徐向陽; 葛展輝 北方園藝 1996-07-25
102 黑龍江省番茄枯萎病菌生理小種鑒定 王全華; 李景富; 李永鎬; 王富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1996-12-25
103 番茄枯萎病抗性鑒定方法及種質資源抗性鑒定研究 王全華; 李永鎬; 王富; 李景富; 葛晨輝 北方園藝 1997-03-25
104 番茄苗期不同階段低溫處理對開花結果的影響 王富; 許向陽; 李景富; 李桂英 北方園藝 1998-03-25
105 加工鮮食兼用番茄新品種東農706 王富; 許向陽; 李景富; 李桂英 中國蔬菜 1998-03-18
106 轉基因番茄的機理及現狀 王傲雪; 李景富 遼寧農業科學 1998-12-18
107 我省蔬菜育種工作的現狀與發展設想 張仲; 李景富 種子世界 1997-04-15
108 低溫脅迫對番茄開花期激素含量的影響 王富; 李景富; 許向陽; 李桂英 中國園藝學會第四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0-08-01
109 番茄TMV、葉霉病和根結線蟲病苗期多抗性鑒定方法的研究 許向陽; 李景富; 張玉; 李桂英 中國園藝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1-06-30
110 番茄枯萎病、葉霉病和根結線蟲病苗期多抗性鑒定方法的研究 許向陽; 李景富; 王超 全國蔬菜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2-11-01 會
111 番茄長柱頭類型雄性不育系T431溫光敏感特性研究 張賀; 許向陽; 李景富 中國園藝學會第七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6-07-01 會
112 熱脅迫對番茄葉片主要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 王冬梅; 康立功; 許向陽; 李景富 中國園藝學會第七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6-07-01
113 番茄雄性不育系的培育及保存方法 李景富; 許向陽; 張賀 東北農業大學 2007-11-14
114 耐貯運貨架期長抗病性強的番茄品種的培育方法 李景富;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 2005-03-30
115 番茄抗多種病害和抗逆育種鑒定技術方法 李景富; 杜永臣; 許向陽; 王富; 侯興亮 東北農業大學 2005-06-08
116 番茄長柱頭型高溫敏型雄性不育系選育及雜交制種方法 李景富; 許向陽; 張賀; 王傲雪; 康立功 東北農業大學 2009-06-24
榮譽獎勵:
所獲榮譽:
1. 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2. 1992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3. 1995年被授予“黑龍江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
4. 1995被授予“哈爾濱市有突出貢獻人員”稱號,
5. 2001年獲“黑龍江省政府農業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6. 2002年獲“黑龍江省勞動模范”稱號,
7. 2006年獲“黑龍江省優秀黨員標兵”稱號,
8. 2007年獲“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稱號,
9. 獲“黑龍江省模范教師”稱號,
10. “省優秀博士生導師”稱號。
所獲獎勵:
1. 1989年榮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名;
2. 1990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第4名;
3. 1993年榮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名;
4. 199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第1名;
5. 1997年榮獲黑龍江省省長特別獎、重大科技效益獎 第1名;
6. 1998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7. 2004年榮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名;
8. 200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名;
9. 2008年榮獲黑龍江省省長特別獎、重大科技效益獎,第1名。
發明專利:
1. 番茄雄性不育系的培育及保存方法 李景富 許向陽 張賀 東北農業大學 發表時間:2007-11-14
2. 耐貯運貨架期長抗病性強的番茄品種的培育方法 李景富 許向陽 東北農業大學 發表時間:2005-03-30
3. 番茄抗多種病害和抗逆育種鑒定技術方法 李景富 杜永臣 許向陽 王富 侯興亮 東北農業大學 發表時間:2005-06-08
4. 番茄長柱頭型高溫敏型雄性不育系選育及雜交制種方法 李景富 許向陽 張賀 王傲雪 康立功 東北農業大學 發表時間:2009-06-24
媒體報道:
日期:2009-12-31 10:59 作者: 來源:農業部人事勞動司
李景富,男,1943年8月出生,黑龍江綏化人,漢族,中共黨員,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園藝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園藝學會番茄分會會長、黑龍江省園藝學會理事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曾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標兵、黑龍江省勞動模范、黑龍江省模范教師、黑龍江省優秀黨員標兵及十佳公仆等榮譽稱號。
李景富出生在農村,他深深地感受到農村的落后和農民生活的艱辛。1962年,剛剛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的家鄉父老,生活過得依然艱苦,糠菜半年糧,春天吃咸菜條,六七月份啃土豆,這一切在他心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高考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農業院校。改善農民生活、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這一想法在他心中生根發芽,并成為他最大的理想,這個理想在他考上大學后,就一步一步地實現著。大學畢業后,他選擇了番茄育種研究工作,并在這條路上一走就是40多年。
鍥而不舍圓紅色夢
番茄起源于國外。20世紀60年代以前,我國沒有自己的番茄品種,國內能夠見到的番茄品種都是國外進口的,70年代惟一一個國產栽培的番茄品種6613品質又極差,被農民稱為“溜溜酸”,偌大的中國市場都是“洋柿子”的天下。中國番茄育種窘迫的現狀,強烈地挫傷了李景富的民族自尊心,他下決心一定要擺脫這種局面。不能沒有自己民族的番茄,不能再讓“洋柿子”在中國“橫行”,要擺脫“洋”字的束縛,一定要為國家爭氣,一定要為民族爭氣。那時,李景富的最大夢想就是盡快培育出屬于中國自己的、能夠和國外番茄品種抗衡的優質番茄品種。他參加并主持了輕工業部罐藏加工番茄新品種選育研究(1973—1983),參加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番茄攻關育種技術及新品種選育研究,以及“十五”、“十一五”國家863計劃和支撐計劃番茄新品種選育課題。
40多年來,為了圓紅色夢,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幾乎沒因私事請過假,惟一一次休息還是因為闌尾炎穿孔不得不住院手術。出院時,大夫要求他要好好休息,但他卻閑不住,他就是有這種不要命的執著勁頭。
李景富經常深入農村調查研究,了解農民對番茄品種的需求。同時,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種質資源。經過10多年的潛心研究,李景富終于育成了早熟、優質、抗病、豐產的東農702和東農704兩個番茄品種,并與農民一起開創了黑龍江省及東北地區大棚種植番茄的新篇章,打破了北方保護地栽培種類單一黃瓜壟斷的局面。東農704番茄品種列入國家“九五”重點推廣項目,在蔬菜中僅有2項。
20世紀90年代,荷蘭、以色列等國家番茄品種再次打入我國市場,種子價格猶如黃金價格,每公斤種子8萬~10萬元,是我國番茄種子價格的100倍,農民種一畝地番茄需要700~1200元的種子費。為此,李景富率領番茄課題組深入研究,以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的精神,從國內外收集番茄種質資源材料1500份,進行耐貯運、貨架期長的番茄新品種的研究。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育成了抗3~4種病害、貨架期長達20~25天不裂果,適于溫室長季節栽培的東農710、東農711、東農712等番茄品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是我國番茄育種的重大突破。
如今,他已經成功育成番茄系列新品種23個,其種子由于質優價廉,逐步取代了昂貴的進口品種的種子,實現了番茄品種的國產化,大大地降低了番茄生產成本。他育成的罐頭加工系列番茄東農706、金剛、713等新品種,解決了我國罐頭加工廠原料不足的問題,并使這些加工產品打入國際市場,遠銷至中東、東南亞、日本及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甘于奉獻情系三農
李景富常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我要用科研成果回報農民。這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的責任。”在科研和教學之余,李景富為了能夠讓更多的農民受益,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進行科研成果推廣和普及。只要農民需要,李景富就到他們那兒,為他們解決生產難題。40多年來,李景富吃住在農民家是經常事,他的足跡遍及黑龍江省30多個市、縣,同時他還到內蒙古、遼寧、吉林、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進行優良品種推廣,并為當地農民解決實際問題,累計授課400余次。李景富通過辦培訓班和外出講課,培訓農民超過4萬人次,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冬季,農戶家屋子冷,他就坐在炕上給農民講課,他的辦公室電話、手機和家里的電話全部公開給農民,隨時隨地接受農民咨詢。黑龍江省雞西市有一對農民夫婦聽了他的講座后,跑到山東德州市農村承包大棚種豆角,這位農民經常打電話向李景富咨詢問題。在李景富的通訊錄中,這樣的農民有很多。
為了加速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他與全國知名的種子公司合作開發,通過其經營網絡加快成果轉化,形成育、繁、推、銷一體化,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番茄品種選育與技術推廣應用體系。東農系列番茄品種已推廣到黑龍江省50多個市、縣,以及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南、河北、山東、新疆等20多個省(自治區),還遠銷俄羅斯等國家,累計推廣種植面積達900余萬畝,創造社會經濟效益70多億元。李景富被農民親切地稱為“中國番茄大王”。
辛勤耕耘碩果累累
李景富的人生與番茄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番茄育種應用基礎理論、育種技術、種質資源創新、新品種選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育成的番茄品種達到以色列、美國、荷蘭等國家同類品種水平。
李景富闡明了番茄主要農藝性狀和主要病害的抗病性、抗逆性(耐低溫弱光、耐熱、耐鹽堿)、品質等性狀的遺傳規律;明確了我國北方地區番茄病毒、病毒源種群、主導株系及番茄主要真菌病害生理小種和根結線蟲優勢種,為我國番茄育種奠定了應用理論基礎;在國內率先開展番茄雜種優勢研究,破解了番茄人工雜交制種費時、費力、制種效率低這一世界難題,選出溫敏型雄性不育系T431,創新利用兩系法進行番茄雜交制種;在國內外首創了花藥閉合型與位置不育的番茄雄性不育系(PSL型),為我國番茄雄性不育系利用開辟了新途徑;建立了番茄主要病害分子標記輔助選擇高效育種技術體系;發明了長貨架期新品種選育方法,解決了我國番茄抗病、抗逆、耐貯運育種關鍵技術,促進了我國番茄育種技術的科技進步;創新和篩選了大批番茄抗病、抗逆、耐貯運、高品質育種材料600多份,其中在適宜溫度可貯存90~150天,含有遲熟基因育種材料,填補國內番茄空白,豐富了我國番茄種質資源,為推動我國番茄育種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已年過花甲的李景富從不滿足現狀,仍然孜孜不倦地耕耘著。他說:“我一定要把中國的番茄種到國外,讓東農系列番茄品種紅遍全世界。”這,已成為李景富不懈的追求。
教書育人言傳身教
在4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李景富始終秉承“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他先后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主講蔬菜育種學、蔬菜栽培學、蔬菜種子學、高級蔬菜育種學等8門課程,每年授課不少于200學時。他教過的學生達3000余人。
他不僅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還非常注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 理想、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培養,他經常告誡學生:做事先做人,做科研不能紙上談兵,要深入實踐,要吃苦耐勞等。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一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許多學生考取全國重點大學博士生,也有許多學生成長為科研單位的中堅力量和學術骨干。
李景富在生活中關愛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去對待。他帶的一個博士生,幼年父母雙亡,一直跟養父母生活,養父母家生活條件也很差,這位博士生讀本科時幾乎要退學。李景富了解到這種情況后,主動為他交納學費,此外每月拿出自己工資的一部分供他學習、生活之用,直到博士畢業。目前這位博士生在浙江大學任副教授。
還有一位學生考上了研究生,但由于父親早逝,母親又有病,這位研究生就想放棄學業掙錢照顧母親。想著學生因生活所累放棄學業,李景富毫不猶豫地從家里拿錢為這位研究生交了學費,幫助他完成學業。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李景富始終這樣鼓勵學生:“要永遠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不論身處怎樣的困境,都要積極地學習、工作、生活,這樣就一定會找到自我發展、自我成長的舞臺。”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