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安, 男,1965年7月生。碩士生導師。所長助理兼植保研究室主任和國家苗木脫毒中心主任,國家柑桔工程技術中心方向負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病理三級杰出人才,西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重慶市柑桔非疫區建設專家,重慶市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8年7月畢業于西南農業大學農學系農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2年2月至8月在墨西哥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作為訪問學者進修學習小麥遺傳育種;
1995年4月至1998年2月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植物育種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學習,獲農學碩士學位;
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博士研究生學習,獲農學博士學位。
學術兼職:
1、重慶市植物保護學會理事。
2、《中國南方果樹》編委委員。
3、中國柑桔學會苗木分會理事。
招生信息:
招生方向:分子植物病理、細胞生物學。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研究方向:
先后從事小麥育種、新型藍粒兩系法雜交小麥系統的生化及細胞遺傳研究、水稻花藥發育的超微結構及抗冷機理的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及柑桔病理研究。
專業特長:植物病理、作物遺傳育種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支撐計劃子課題、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重慶市重大科技專項、陜西省科技攻關、人事部留學回國擇優資助重點項目、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6項、省科技攻關計劃等省部級以上項目等20余項,參加多項。
1、科技部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柑桔重要病蟲害可持續控制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2012BAD19B06)
2、農業部公益性行業專項(二級課題):柑橘黃龍病和潰瘍病綜合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201003067-02)
3、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重慶現代柑桔產業技術集成與產業化(2012GA811001)。
科研成果:
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第3名)、三等獎一項(第4名),陜西省農業廳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第9名),陜西省人民政府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未排名),國家支撐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 1項,全國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獲初創組一等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 (第1和第3完成人)、申請5項,獲得新品種保護權1個(第1育種人)。
主持選育了糯小麥品種“陜糯一號”、一系列雜交小麥優勢組合(正在參加區域試驗),參加選育并推廣陜229、陜213、陜160、陜糯一號等8小麥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5000多萬畝。率先在陜西省開展糯小麥育種并選育出能滿足各種用途需要的系列糯小麥品種(系),填補了陜西省在生產上無糯小麥生產的空白。發明了一套以藍粒為標記性狀分離、保持不育系的新型藍粒兩系法雜交小麥系統。該系統可克服現有雜交小麥體系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正在與中國農科院、中國科學院遺傳所、山西農科院、重慶市農科院、寧夏農林科學院等多家育種單位展開合作,快速實行成果專化。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參與“柑桔非疫區重慶市危險性有害生物檢測鑒定中心”、“重慶市植物病害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國家柑桔工程技術中心”等平臺建設。經多年的研究學習,在植物育種、細胞遺傳、染色體工程、細胞生物學、免疫組織化學、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具有較高的造詣,F正在從事柑桔衰退病致病機理研究、重慶市柑桔非疫區核心技術研發等工作。
專利名稱 | 發明人 | 申請人 | 來源數據 | 申請日 | 公開日 | |
1 | 柑桔黃化脈明病毒長期離體保存方法 | 周彥;周常勇;李中安 | 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5-10-16 | 2015-12-23 |
2 | 柑桔褪綠矮化相關病毒的LAMP檢測引物組、試劑盒及檢測方法 | 劉科宏;周常勇;李中安;陳洪明;周彥 | 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5-06-15 | 2015-08-26 |
3 | 用于柑桔容器育苗的固體基質及其制備方法 | 李太盛;李中安;盧志紅;周常勇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5-05-04 | 2015-08-19 |
4 | 同時檢測CYVCV和CCDaV的一步法PCR檢測引物對、試劑盒及方法 | 周彥;陳洪明;王雪峰;李中安;周常勇 | 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5-03-10 | 2015-07-01 |
5 | 一種小麥新品種的選育方法 | 阮仁武;李中安;易澤林;張建奎 | 西南大學 | 中國專利 | 2015-03-27 | 2015-06-24 |
6 | 柑橘褐斑病菌粗毒素的提取方法和產毒條件 | 唐科志;王玲杰;李中安;周常勇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4-10-24 | 2015-03-04 |
7 | 柑桔黃脈病毒的RT-LAMP引物組、檢測方法及試劑盒 | 劉科宏;周常勇;李中安;陳洪明;周彥 | 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4-11-06 | 2015-02-04 |
8 | 柑桔黃脈病毒的實時熒光定量RT-PCR 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方法 | 陳洪明;周彥;王雪峰;李中安;唐科志;周常勇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4-09-15 | 2014-12-24 |
9 | 柑桔黃脈病毒的巢式RT-PCR引物組、檢測方法及試劑盒 | 周彥;陳洪明;王雪峰;李中安;周常勇 | 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4-09-05 | 2014-11-19 |
10 | 同時檢測CiMV和SDV的實時熒光RT-PCR檢測試劑盒及方法 | 劉科宏;周常勇;李中安;周彥 | 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4-07-08 | 2014-10-01 |
11 | 一種檢測柑橘衰退病毒T3基因型的實時熒光定量RT-PCR方法 | 陶珍珍;周常勇;周彥;宋震;李中安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4-04-11 | 2014-07-23 |
12 | 一種檢測柑桔黃脈病毒的引物對及檢測方法 | 陳洪明;李中安;王雪峰;周彥;唐科志;周常勇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4-01-20 | 2014-04-30 |
13 | 一種柑桔衰退病毒的表達載體構建方法及試劑盒 | 周彥;周常勇;李中安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3-12-19 | 2014-03-19 |
14 | 一種柑桔衰退病毒全長侵染性克隆的構建方法及試劑盒 | 周彥;周常勇;李中安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3-12-19 | 2014-03-19 |
15 | 一種檢測褐色橘蚜體內CTV實時熒光定量RT-PCR的引物及其方法 | 劉金香;李玲娣;周常勇;李中安;田曉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2-09-29 | 2013-05-08 |
16 | 柑橘碎葉病毒的RT-LAMP檢測方法 | 段碩;周常勇;李敏;宋震;李中安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2-11-12 | 2013-03-06 |
17 | 柑橘黃龍病的LAMP快速檢測方法 | 黃麗;唐科志;周常勇;李中安;蘇華楠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2-04-09 | 2012-07-25 |
18 | 同時檢測柑桔4種重要病原的一步法多重PCR檢測方法 | 劉金香;周常勇;李中安;唐科志;王雪峰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2-02-27 | 2012-07-18 |
19 | 用于傳毒分子機制研究的無毒褐色桔蚜飼養方法 | 劉金香;周常勇;李中安;宋震;李玲娣;王永江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2-02-27 | 2012-07-18 |
20 | 柑桔衰退病毒的RT-LAMP快速檢測方法 | 周常勇;王永江;李中安;蘇華南;唐科志;周彥;黃愛軍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11-10-08 | 2011-12-28 |
21 | 檢測十種主要柑桔病害病原的基因芯片 | 周常勇;王雪峰;李中安;楊方云;宋震;周彥;唐科志;劉金香;劉科宏 | 西南大學 | 中國專利 | 2010-09-16 | 2011-01-26 |
22 | 蜜柑萎縮病毒RT-PCR檢測方法及試劑盒 | 周常勇;高艷玲;王雪峰;宋震;楊方云;周彥;李中安 | 西南大學 | 中國專利 | 2010-09-14 | 2011-01-19 |
23 | 柑桔碎葉病毒巢式RT-PCR檢測方法及試劑盒 | 宋震;周常勇;李中安;劉科宏;楊方云;唐科志 | 西南大學 | 中國專利 | 2010-09-15 | 2010-12-15 |
24 | 同時檢測木質部難養菌和柑桔麻風病毒病多重RT-PCR檢測方法及試劑盒 | 王雪峰;周常勇;王晶;魯昕;李中安;唐科志;楊方云;周彥 | 西南大學 | 中國專利 | 2010-09-15 | 2010-12-15 |
25 | 一種柑桔碎葉病毒分子變異的快速檢測方法 | 宋震;周常勇;李中安 | 西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 中國專利 | 2009-05-25 | 2009-10-21 |
26 | 一種以藍粒為標記性狀的兩系法雜交小麥的選育方法 | 李中安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中國專利 | 2006-04-06 | 2006-09-06 |
發表期刊論文:
1 柑橘品種對不同基因型柑橘衰退病毒的抑制及變異的影響 優先出版 唐萌; 金鑫; 周常勇; 李中安; 陶珍珍; 周彥 園藝學報 2016/01
2 應用實時熒光RT-PCR檢測柑橘黃化脈明病毒 優先出版 陳洪明; 周彥; 王雪峰; 周常勇; 楊秀燕; 李中安 園藝學報 2016/01
3 柑橘黃化脈明病毒DTBIA檢測方法的建立 優先出版 賓羽; 宋震; 李中安; 周常勇 園藝學報 2015/09
4 尤力克檸檬上一種新病害的生物學特性及RT-PCR檢測 陳洪明; 王雪峰; 周彥; 周常勇; 郭俊; 李中安 植物保護學報 2015/04
5 柑橘黃化脈明病毒RT-LAMP檢測方法的建立 優先出版 劉科宏; 陳洪明; 周彥; 李中安 園藝學報 2015/05
6 柑橘衰退病毒含量對其蚜傳效率的影響 優先出版 周彥; 王雪峰; 陳洪明; 李中安; 劉科宏; 周常勇 植物保護學報 2015/01
7 T3基因型柑橘衰退病毒實時熒光定量RT-PCR檢測體系的建立及應用 陶珍珍; 李中安; 賈敏; 唐萌; 唐科志; 周常勇; 周彥 園藝學報 2015/01
8 柑橘黃龍病菌侵染對甜橙葉片糖代謝的影響 優先出版 吳越; 蘇華楠; 黃愛軍; 周彥; 李中安; 劉金香; 周常勇 中國農業科學 2015/01
9 柑橘三種蚜蟲取食行為的EPG分析 優先出版 何應琴; 陳文龍; 魯卓越; 周常勇; 李中安; 李太盛 植物保護學報 2015/02
10 高質量提取柑橘樣品中病原總核酸方法的建立 蘇華楠; 王雪峰; 黃愛軍; 李中安; 唐科志; 周常勇 園藝學報 2014/11
11 基于SSR標記的中國亞洲韌皮桿菌種群結構研究 優先出版 黃愛軍; 蘇華楠; 王雪峰; 唐科志; 李中安; 周常勇 中國農業科學 2014/22
12 第十屆國際柑桔苗木會議參會報告 優先出版 朱世平; 權銀; 吳厚玖; 李中安; 姜國金; 李太盛 中國南方果樹 2014/05
13 病毒誘導的基因沉默(VIGS)研究進展 優先出版 宋震; 李中安; 周常勇 園藝學報 2014/09
14 播期、密度和施肥水平對新型藍粒雜交小麥‘11S12’產量的影響 胡海; 汪燦; 楊浩; 胡丹; 袁曉輝; 李中安; 易澤林; 阮仁武 南方農業 2014/19
15 應用多重PCR技術同步檢測柑橘4種重要嫁接傳播病原(英文) 劉金香; 周常勇; 唐科志; 李玲娣; 劉科宏; 田曉; 李中安 植物病理學報 2014/03
16 溫州蜜柑萎縮病毒研究進展 劉科宏; 李中安 果樹學報 2014/03
17 柑桔黃脈病毒脫毒方法研究 陳洪明; 劉科宏; 周彥; 王雪峰; 周常勇; 李中安 中國南方果樹 2014/03
18 褐色橘蚜在健康與CTV植株上的EPG比較 何應琴; 陳文龍; 魯卓越; 周常勇; 李中安; 王雪峰; 李太盛 山地農業生物學報 2014/02
19 中國柑橘黃龍病病原菌兩個原噬菌體超變異基因遺傳多樣性 譚錦; 王雪峰; 蘇華楠; 李中安; 周常勇 中國農業科學 2013/18
20 柑橘碎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的原核表達 段碩; 李敏; 陶珍珍; 宋震; 李中安; 周常勇 果樹學報 2013/05
21 葉片微形態結構特征與柑桔潰瘍病抗性的關系 李敏; 段碩; 李中安; 周彥; 周常勇; 譚錦; 彭耀武 中國南方果樹 2013/02
22 溫州蜜柑萎縮病毒實時熒光RT-PCR檢測 劉科宏; 宋震; 李中安; 周常勇 植物保護學報 2013/01
23 褐色橘蚜中柑橘衰退病毒實時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與應用 李玲娣; 周常勇; 李中安; 田曉; 王永江; 唐科志; 周彥; 劉金香 中國農業科學 2013/03
24 應用2D-DIGE技術分析柑橘衰退病毒誘導的甜橙差異表達蛋白 楊方云; 李中安; 周常勇; 周彥 果樹學報 2013/01
25 利用Solexa測序技術鑒定甜橙miRNAs 王永江; 李中安; 張振臣; 楊方云; 周彥; 曹孟籍; 申晚霞; 劉金香; 周常勇 果樹學報 2013/04
26 柑橘衰退病毒RT-LAMP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 王永江; 周彥; 李中安; 蘇華楠; 黃愛軍; 唐科志; 周常勇 中國農業科學 2013/03
28 柑橘黃龍病LAMP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 黃麗; 蘇華楠; 唐科志; 黃愛軍; 周常勇; 李中安 果樹學報 2012/06
29 云南元江縣首次發現原始宜昌橙群落 優先出版 陳洪明; 江東; 胡忠榮; 李坤明; 何永睿; 陳善春; 李中安; 周常勇; 李立會; 鄭殿升; 劉旭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2/06
30 8種柑橘類植物對柑橘碎葉病毒分子組成的影響 劉科宏; 宋震; 周彥; 李中安; 周常勇 果樹學報 2012/01
31 果樹病毒病傳毒媒介及防控技術研究進展 何應琴; 陳文龍; 周常勇; 李中安; 王雪峰; 李太盛 天津農業科學 2012/06
32 超低溫保存前處理甜橙嫩芽再生培養基的篩選 劉英; 李中安 中國南方果樹 2012/01
33 應用real-time RT-PCR監測柑橘衰退病毒強、弱毒株的時序變化。 鄒勤, 周彥, 李中安, 周常勇, 劉永清, 蘇華楠。 園藝學報, 2011, 38(11): 2193-2198.
34 柑橘碎葉病毒巢式RT-PCR 檢測方法建立及應用。 宋震, 周常勇, 劉科宏, 李中安。 果樹學報, 2011, 28(3): 458~462.
35 重慶市柑桔苗木設施培育技術 李太盛; 李中安; 周常勇 種子 2011/03
36 甜橙品種(系)對柑桔衰退病毒多態性的影響 陳洪明; 周彥; 李中安 中國南方果樹 2011/02
37 第18屆國際柑桔病毒學家組織者會議概況及巴西柑桔考察 劉金香; 劉科宏; 李中安; 周常勇 中國南方果樹 2011/02
38 Influence of the quantity and variability of Citrus tristeza virus on transmissibility by single Toxoptera citricida. Zhou Yan, Changyong Zhou, Xuefeng Wang, Yongqing Liu, Kehong Liu, Qing Zou, Yu Xiang and Zhongan Li.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11, 93(1): 97-103.
39 Diversity of the Omp gene in Candiatus Liberibacter. Hu Wenzhao, Xuefeng Wang, Yan Zhou, Zhongan Li, Kezhi Tang and Changyong Zhou.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11, 93(1): 211-214.
40 土壤處理防治柑橘立枯病的效果及對枳橙的影響 盧志紅; 李中安; 李太盛; 劉英; 周常勇 中國植保導刊 2010/12
41 植物組織和單頭蚜蟲中柑橘衰退病毒的快速分子檢測技術 [J]. 劉永清,曹孟籍,王雪峰,李中安,唐科志,周常勇*. 中國農業科學2010, 07: 1397-1403
42 利用rep-PCR技術研究我國9省柑橘潰瘍病菌遺傳多樣性 姚廷山; 胡軍華; 唐科志; 冉春; 李中安; 周常勇 果樹學報 2010/05
43 柑桔潰瘍病菌致病性研究初探 [J]. 姚廷山,周彥,李中安,唐科志,楊方云,肖田,胡軍華,周常勇*. 西南農業學報2009, 06: 1616-1618
44 柑橘碎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宋震, 劉科宏, 楊方云, 唐科志, 李中安, 周常勇。 中國農業科學, 2009, 42(10): 3741-3748.
45 Molecular, Biological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Chinese Isolates of Hop stunt viroid Associated with Citrus Cachexia Disease. Wang Xuefeng, Yan Zhou, Zhongan Li, Kezhi Tang, Yongqing Liu, Mengji Cao and Changyong Zhou.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10, (158): 372-377.
46 A rapid one-step multiplex RT-PCR assay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five citrus viroids in China. Wang Xuefeng, Changyong Zhou, Kezhi Tang, Yan Zhou and Zhongan Li.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9, 124(1): 175-180.
47 運用實時熒光RT-PCR技術檢測柑橘碎葉病毒。 劉科宏, 周常勇, 宋震, 周彥, 李中安, 唐科志。 果樹學報, 2009, 26(5): 748-751.
48 葉面肥在柑桔育苗上的應用效果初探 盧志紅; 鄧烈; 何紹蘭; 周常勇; 李太盛; 李中安; 吳榮倫 中國南方果樹 2009, 03: 32-34
49 柑桔木質陷孔病類病毒貴州分離物的分子鑒定 王雪峰; 唐科志; 李中安; 周彥; 蘭建強; 周常勇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9, 02: 181-184
50 利用弱毒株交叉保護技術防治甜橙莖陷點型衰退病 周彥; 周常勇; 李中安; 王雪峰; 劉科宏 中國農業科學 2008, 12: 4085-4091
51 毒源和寄主對褐色桔蚜傳播柑桔衰退病毒效率的影響 周彥; 周常勇; 王雪峰; 劉科宏; 宋震; 李中安 植物保護學報 2007/06
會議論文:
1 4種柑橘品種對單基因型柑橘衰退病毒的抑制效果 唐萌; 周常勇; 李中安; 金鑫; 陶珍珍; 陳洪明; 李太盛; 周彥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5-07-21
2 柑橘黃化脈明病毒DTBIA檢測方法的建立 賓羽; 宋震; 李中安; 周常勇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5-07-21
3 長春花感染柑橘黃龍病菌的細胞病理學研究 田艷; 周常勇; 李中安; 王雪峰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5-07-21
4 電鏡技術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應用 馬丹丹; 鄧雨青; 周彥; 周常勇; 李中安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5-07-21
5 柑橘碎葉病檢測方法和脫毒技術研究進展 賈敏; 李中安; 楊方云; 周常勇 2014年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4-11-05
6 柑橘潰瘍病病原菌多態性分化研究 彭耀武; 李中安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第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3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3-10-21
7 柑橘3種病原多重RT-PCR檢測體系建立及其在重慶柑橘產區的應用 劉金香; 唐科志; 李玲娣; 王雪峰; 李中安; 周常勇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2-07-20
8 構建cRNA為標準曲線定量檢測柑橘碎葉病毒的方法 劉科宏; 宋震; 李中安; 周常勇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2-07-20
9 植原體與柑橘黃龍病的相關性研究 蘇華楠; 王雪峰; 唐科志; 李中安; 周常勇 植保科技創新與病蟲防控專業化——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1-11-06
10 “入侵物種快速檢測與監測技術”(2006BAD08A14)主要研究進展 馮潔; 劉鳳權; 周常勇; 王源超; 李世訪; 馮東昕; 李中安; 張桂芬; 胡白石; 張東升; 劉太國; 劉艷; 徐進; 王瑞; 張炬紅 第三屆全國生物入侵大會 中國會議 2010-11-26
11 免疫膠體金技術在植物病理學研究中的應用綜述 韋廣琴; 李中安; 周常勇 公共植保與綠色防控——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0-10-28
12 寄主對柑橘衰退病毒種群變異的影響 青玲; 熊艷; 阮濤; 周常勇; 周彥; 李中安 公共植保與綠色防控——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0-10-28
13 柑橘衰退病毒p2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達 劉金香; 徐明; 李中安; 唐科志; 周常勇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0-07-03
14 枳屬抗柑橘衰退病毒研究進展 申晚霞; 周彥; 李中安; 周常勇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09-08-07
15 應用real-time RT-PCR技術監測柑橘衰退病毒弱毒株在甜橙中的時序變化 [A]. 鄒勤,周彥,劉永清,周常勇,李中安*.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C]2009, 10: 3741-3748
16 柑橘麻風病毒RT-PCR檢測技術研究 [A]. 王雪峰,李中安,周彥,唐科志,周常勇*.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C]2009, 10: 3741-3748
17 葉面肥在柑桔育苗上的應用效果初探 [J]. 盧志紅,鄧烈,何紹蘭,周常勇,李太盛,李中安,吳榮倫.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C]中國南方果樹2009, 03: 32-34
18 柑桔木質陷孔病類病毒貴州分離物的分子鑒定 [J]. 王雪峰,唐科志,李中安,周彥,蘭建強,周常勇*.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C]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 02: 181-184
19 利用弱毒株交叉保護技術防治甜橙莖陷點型衰退病 [J]. 周彥,周常勇,李中安,王雪峰,劉科宏.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C]中國農業科學2008, 12: 4085-4091
20 柑橘衰退病毒強弱毒株P20基因的序列比對 青玲; 包從彩; 周彥; 王雪峰; 孫現超; 李中安; 周常勇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08-10
21 柑橘碎葉病毒的一步法RT-PCR檢測 宋震; 周常勇; 劉科宏; 唐科志; 李中安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08-10
22 毒源和寄主對褐色桔蚜傳播柑桔衰退病毒效率的影響 [J]. 周彥,周常勇,王雪峰,劉科宏,宋震,李中安*.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C]植物保護學報2007, 06: 597-600
學術交流與報告:
1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5-07-21
2 2014年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4-11-05
6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第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3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3-10-21
7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2-07-20
8 植?萍紕撔屡c病蟲防控專業化——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1-11-06
10 第三屆全國生物入侵大會 中國會議 2010-11-26
11 公共植保與綠色防控——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0-10-28
12 公共植保與綠色防控——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0-10-28
13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0-07-03
14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09-08-07
15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08-10
參加科研單位赴臺灣交流考察團活動
來源:中柑所 時間:2013-05-17
為進一步加強兩岸在科學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2013年5月9日-16日,所黨委書記龍力同志率常務副所長陳善春研究員、所長助理葛康、所長助理李中安研究員、綜合辦副主任程璧坊、保衛科長譚祥禮一行共六人參加了中國科技產業研究促進會組織的科研單位赴臺灣交流考察團活動,了解臺灣科技發展的情況,加強兩岸同行的密切聯系,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考察其間,我所6位同志還單獨聯系考察了屏東科技大學,聽取了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果樹專家顏昌瑞教授關于臺灣柑桔和熱帶水果科研生產的情況介紹,參觀了該校的水果科研實驗基地;對兩岸的農業科研情況進行了交流。龍力還代表我所向屏東科技大學贈送了我所專家主編出版的《中國果樹志-柑桔卷》一書。
2009年4月9-10日,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研討會在玉林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來自兩岸的領導、嘉賓、專家、學者云集玉林,就加強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進行研討交流,洽談合作,共謀發展,共克時艱。我所鐘廣炎和李中安兩位專家應農業部海峽兩岸交流協會的安排參加了本次合作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由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臺灣財團法人農業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玉林市人民政府承辦。與會專家、學者就農業技術、養殖技術、產品營銷與市場經營管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等問題以及加強兩岸農業合作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并達成了廣泛共識。 同時,他們就甘蔗、柑桔、水稻、農業經濟等具體合作領域進行了面對面會談。
我所鐘廣炎、李中安及廣東果樹所易干軍三位專家與臺灣嘉義大學資深教授呂明雄博士圍繞兩岸柑桔合作進行了專題討論,商談兩岸柑桔專業人員互訪、舉辦兩岸柑橘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和兩廣地區建立示范果園、指導果農合作組織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內容,并就具體的合作方式達成了一致意見!
榮譽獎勵:
1、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第3名)。
2、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第4名 )。
3、陜西省農業廳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第9名)。
4、陜西省人民政府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未排名)。
5、國家支撐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 1項。
6、全國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獲初創組一等獎1項。
7、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 (第1和第3完成人)。
早在1986年我國舉辦的第2屆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學術會議上,就對植物保護的重要作用進行了說明,并且對植物保護工作的持續性與長期性提出了一些建議,即農業生產一定要根據環境與有害生物的相互關系,采用合適的植物品種保護措施來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盡量將有害生物造成的經濟損失降低到最小,使農業生產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生產得到了快速發展,糧食總產量也在近些年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與此同時,各級政府也對植物保護工作非常重視,植物保護工作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病蟲防治面積不斷降低,挽回的損失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也不斷下降。全民大力開展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以來,農田滅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減低了百萬噸的糧食損失,化學除草的面積也快速增加,從而有效地保證了農作物質量與產量的提高,使植物保護工作在農業生產在農民收入增加與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眾多的植物保護領域學者專家隊伍中,李中安主任就是這樣一位把植物保護作為自己的研究目標,為國為民堅持在科研第一線的典型代表。
來源:海峽科技與產業 > 2015年5期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