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雨,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鳳雨,教授,1966年12月生于安徽省嘉山縣。1987年7月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87年9月至1992年12月在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攻讀研究生并提前通過博士論文答辯。1993年3月起留校工作,先后于1994年和1995年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和教授,1996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1996年5月至1997年5月受英國皇家學會資助訪問英國Warwick大學,1998年8月至2000年7月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Bielefeld大學工作。他還應邀訪問過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20余所大學和研究所,并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邀請報告。目前任中國概率統計學會常務理事,美國《數學評論》和德國《數學文摘》評論員,《應用概率統計》等三個雜志的編委。
研究領域:
概率論、微分幾何、統計物理和泛函分析等多個學科領域。
科研成果:
已發表論文80余篇,其中近50篇發表在國際數學期刊和《中國科學》上。其中科研工作上獲得了系統的優秀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的廣泛引用與好評。他和陳木法交換搜所建立的流行上第一特征值的一般下界公式,改進與覆蓋了已有的同類結果,不僅被國際同行在國際會議上介紹,還被收入Cornell大學開設的研究生課程“Lectures on Coupling Method”中;他所建立的新型Harnack不等式被認為是源的工作,已成為國際上研究擴散半群的有效工具,受到廣泛的引用,在文獻中被稱為王氏不等式。而他所提出的一般型泛函不等式,聯接了Dirichlet型理論、半群理論與譜理論中的基本研究對象,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研究體系,并正在概率論、微分幾何、泛函分析、統計物理等交叉領域的研究中得到應用,被美國的數學評論稱為優美的。
主要成果介紹:
1.黎曼流形上的梯度估計與特征值估計
這是微分幾何的一個傳統研究課題,已有許多幾何學家做過貢獻,這其中包括Fields獎獲得主丘成桐和首屆陳省深獎獲得主鐘家慶等人。王與陳木法教授合作,首次吧概率論中的耦合方法應用于第一特征的估計,獲得了一般的下界變分公式。該公式形成簡單二易于應用,代人任何一個試驗函數便可得到第一特征值的一個非凡下界估計。因而可看成是傳統的上界變分公式的對偶。由此公式出發,我們不僅覆蓋和改進了已有的同類估計,還提出了一批新的最優估計,沿著這一思路,王還使用擴散過程研究調和函數的梯度估計和其他幾類特征值的估計,獲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2.型Harnack不等式及其應用
流行上熱半群的雙曲型Harnack不等式首先有Li-YaU于1986年建立,之后被許多人推廣和應用。但該不等式對于維數是有限的限制排除了一大批概率論和統計物理中的重要模型,如著名的O-U過程。王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建立了新型Harnack不等式,它不依賴于維數,因而也適用于無窮維情形。王得這項工作被稱為是 “original”的,受到軌跡同行的高度贊賞和引用。日本的S.Aida和H.Kawabi,法國的M.Ledoux和l.Gentil以及俄國的S.Bobkov等在其文章中稱此不等式維王氏不等式,并應用與無窮維分析的研究。作為新型Harnack不等式的應用,王和M.Rockner合作獲得了三種超壓縮性的精確判別條件。由新型Harnack不等式出發,王還給出對數Sobolev常數的若干新估計。特別地,獲得了緊Riemannian流行上對數Sobolev常數不依賴于維數的非凡估計,從而否定了Chung-Yau關于“本質上依賴于維數 ”的猜測。
3.一般Poincare’-sobolev型不等式及其應用。
王提出了一般型泛函不等式,它覆蓋了所有已知的同類不等式,包括Poincare’、Soblev、Nash、對數Sobolev不等式等。王使用泛函不等式科幻馬氏過程生成元的本質譜和高階特征值,被“Mathematics Review”稱為是優美的。他還合作者引入弱Poincare不等式以刻畫馬氏半群的收斂速度,被稱為對概率論的發展是重要的。這方面成果已被王系統地推廣到一般的Hibert空間上,并被應用于一些具體模型的研究,包括應用與非對稱情形和無窮維情形的研究。
4.無窮維模型的研究。
對于連續自旋系統,首次給出譜空隙和對數Sobolev常數關于位置集合的衰減速度。從2001年起,和國外同行合作,開展對Hibert空間上的Levy型過程、 Polish空間上的粒子系統、Riemann流行軌道空間上的法分析和無窮維流行上擴山過程的研究,分別獲得Harnack不等式、各種泛函不等式和概率距離不等式的刻畫,得到不變測度為Gibbs測度的新的判別條件。
1. 耦合方法在流形第一特征值問題上的應用 陳木法 王鳳雨 中國科學A輯 1993年 第11期
2. 關于對數Sobolev常數的估計 王鳳雨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4年 第04期
3. 流形上無窮維擴散過程的遍歷性 王鳳雨 中國科學A輯 1994年 第02期
4. 關于流形上廣義調和函數的梯度估計 王鳳雨 科學通報 1994年 第06期
5. 流形上擴散過程的基本耦合 王鳳雨 應用數學 1994年 第04期
6. Order-preservation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s for Diffusion Processes on Torus 王鳳雨 嚴士健 東北數學 1994年 第02期
7. Gradient Estimates for Generalized Harmonic Functions on Riemannian Manifolds 王鳳雨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4年 第22期
8. Application of Coupling Method to the First Eigenvalue on Manifold 陳木法 王鳳雨 Science in China,Ser.A 1994年 第01期
9. Gibbs態的唯一性與無窮維反射擴散過程的L~2收斂 王鳳雨 中國科學A輯 1995年 第04期
10. 非緊流形上擴散過程的譜空隙 王鳳雨 科學通報 1995年 第11期
11. Spectral gap for diffusion processes on noncompact manifolds 王鳳雨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5年 第14期
12. Uniqueness of Gibbs state and exponential L~2-convergence for infinite-dimensional reflecting diffusion processes 王鳳雨 Science in China,Ser.A 1995年 第08期
13. 擴散半群關于Lipschitz常數的壓縮性 王鳳雨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年 第04期
14. 第一特征值的估計與格點Yang-Mills場 王鳳雨 數學年刊A輯(中文版) 1996年 第02期
15. 擴散過程軌道空間上的對數Sobolev不等式(英語) 王鳳雨 應用概率統計 1996年 第03期
16. Asymptotic Behavior for Hitting Time of Large Geodesic Spheres by Brownian Motion 王鳳雨 東北數學 1996年 第01期
17. Riemann區域上的Bakry-Emery準則(英文) 王鳳雨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年 第03期
18. Riemann流形第一特征值下界估計的一般公式 陳木法 王鳳雨 中國科學A輯 1997年 第01期
19. 關于多維擴散過程耦合的保序性(英文) 王鳳雨 徐美萍 應用概率統計 1997年 第02期
20. General formula for lower bound of the first eigenvalue on Riemannian manifolds 陳木法 王鳳雨 Science in China,Ser.A 1997年 第04期
21. 一般對稱型的Cheeger不等式和譜隙存在性判準 陳木法 王鳳雨 科學通報 1998年 第14期
22. 擴散過程的生存時間及其對條件擴散的應用 王鳳雨 數學學報 1998年 第03期
23. Coupling,convergence rates of Markov processes and weak Poincaré inequalities 王鳳雨 Science in China,Ser.A 2002年 第08期
24. Spectral gap on path spaces with infinite time-interval 王鳳雨 Science in China,Ser.A 1999年 第06期
25. 耦合、Markov過程的收斂速度與弱Poincaré不等式 王鳳雨 中國科學A輯 2002年 第07期
26. 負曲率流形上Sobolev常數與Nash常數的估計 王鳳雨 張華云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年 第04期
27. 軌道空間上的運費不等式 鄧平基 王鳳雨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年 第05期
28. 泛函不等式及其應用(英文) 王鳳雨 數學進展 2003年 第05期
29. 分數次Dirichlet型的泛函不等式 王鳳雨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2007年 第01期
30. 帶奇異系數的有限維與無窮維隨機微分方程(英文) 王鳳雨 王潔明 應用概率統計 2009年 第02期
1. 1995年獲鐘嘉慶數學獎
2. 1998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3. 199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和教育部首屆高校青年教師獎
4. 2000年獲北京市五.四青年獎章和國家杰出基金資助并被聘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5. 2001年承擔973項目,2002年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研究類一等獎
6. 2004年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