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濤, 男,1972年生,博士后,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91年9月〜1995年7月, 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應用數學系 獲學士學位。
1995年9月—199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應用數學系 獲碩士學位。
1998年9月-200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應用數學系 獲博士學位。
2002年8月〜2004年7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
2004年9月至今,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副教授。
2006.11—2007.8,Visiting scholar, University of Trento, Italy。
學術兼職:
1、中國數學會生物數學學會會員。
研究方向
生物數學與生物統計
行為經濟學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曾先后多次主持和參與衛生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個科研項目,專門從事HIV/AIDS數學模型研究。在模型建立、性態分析、數值模擬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男男性行為人群HIV耐藥株流行的數學模型及防控策略研究”,2015-2018。
2. 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我國 HIV 主要毒株的流行趨勢、基因變異、耐藥逃逸和評估預測研究”,2012-2015。
3. 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我國耐藥HIV毒株發生和傳播的監控以及監測預警系統的建立”,2008-2010。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橋梁人群傳播HIV/AIDS的數學模型研究”,2006-2008。
5.國家博士后基金項目:“我國HIV/AIDS高危人群的數學建模及研究”,2003。
6.衛生部艾滋病防治應用性研究項目:“靜脈吸毒人群HIV流行趨勢及防治策略研究”,2004-2006。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年齡結構的流行病動力學研究。
發表論文(Recent Publications
1 韓麗濤 靜脈吸毒人群中性工作者對HIV/AIDS傳播和流行的影響 生物數學學報 2015/04
2 陳瑋光; 賴明勇; 范紅崗; 韓麗濤 投資者信心指數發布對股市的影響——一個信息傳遞理論分析框架 系統工程 2014/10
3 羅思童; 李洋; 韓麗濤; 盧紅艷; 徐杰; 斗智; 陶潛; 吳尊友 利用“區間校正法”分析HIV陽性MSM在抗病毒治療前CD_4細胞計數的變化規律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13/11
4 韓麗濤; 竇則勝 具有商業性行為的女性吸毒者對HIV/AIDS傳播的影響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3/07
5 竇則勝; 韓麗濤 女性吸毒者在HIV/AIDS傳播中的作用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09/13
6 莊需芹; 張建國; 韓麗濤; 竇則勝 具有橋梁人群的HIV模型的持續生存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09/06
7 韓麗濤; 婁潔; 阮玉華; 邵一鳴 靜脈注射吸毒人群HIV/AIDS數學模型分析 生物數學學報 2008/03
8 Han Litao, A predator-prey SIS Epidemic Model with infected prey ,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 24 ( 2007 ) 71-78.
9 衛大英; 李新旭; 阮玉華; 胡薇; 唐季康; 郝春; 尹潞; 張言敏; 陳康林; 秦光明; 韓麗濤; 邵一鳴四川省西昌市靜脈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狀況研究 現代預防醫學 2007/04
10 Han Litao, A SIS epidemic model of two competitive species with birth pulses ,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 21 ( 2006 ) 237-246.
11 Han Litao, Ruan Yuhua, Yin Lu, Zhou Yicang, Ma Zhien and Shao Yiming , Analysis of HIV incidence rate among the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Xichang ,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22 ( 2006 ) 1484-1485.
12 韓麗濤 ,阮玉華,汪寧,邵一鳴,利用橫斷面調查資料計算 HIV新發感染率,中國艾滋病性病,11(2005)474-476。
13 H. W. Hethcote,Wendi Wang, Litao Han and Zhien Ma, A predator prey model with infected prey,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66(2004) 259-268 (已被SCI收錄, IDS number: 863XT).
14 Jie Lou,Zhien Ma,Yiming Shao and Litao Han, Modelling the interaction of T cells,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nd HIV-1 in vivo, 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48(2004) 9-33 (已被SCI收錄, IDS number: 855KM).
15 Jie Lou,Zhien Ma, Jianquan Li , Yiming Shao and Litao Han , The impact of the CD8+cell non-cytotoxic antiviral response(CNAR) and 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 activity in a cell-to-cell spread model for HIV-1 with a time delay, Journal of Biological Systems, 12(2004) 73-90 (已被SCI收錄, IDS number: 813UA).
16 Han Litao, Ruan Yuhua, Zhou Yicang, Ma Zhien and Shao Yiming , An analysis of HIV/AIDS prevalence trends among the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Xichang of Sichuan province ,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 10 ( 2004 ) 257-259.
17 Han Litao, Yuan Sanling and Ma Zhien , Persistence of an SIRS epidemic model of two competitive species ,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 21 ( 2004 ) 172-176.
18 Liu Maoxing, Ruan Yuhua, Han Litao and Zhou Yicang , Dynamic models to predict future HIV/AIDS prevalence in China ,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9 ( 2003 ) 335 - 337.
19 Litao Han, Zhien Ma and Tan Shi, An SIRS epidemic model of two competitive species,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37(2003) 87-108 (已被SCI收錄, IDS number: 649RK).
20 Han Litao, Ma Zhien and Shi Tan, An SIS epidemic model with standard incidence of two competitive species,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 20 ( 2003 ) 70-74.
21 Han Litao, Yuan Sanling and Ma Zhien , Stability of an SIRS epidemic model of two competitive species ,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 18 ( 2003 ) 21-26.
22 Litao Han , Zhien Ma and H. W. Hethcote, Four predator prey model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34(2001) 849-858 (已被SCI收錄, IDS number: 478JJ).
23 韓麗濤 ,原三領,馬知恩, 兩種群相互競爭的自治類型的 SIS傳染病模型,西安交通大學學報,35 (2001)864-867。
24 原三領,韓麗濤,馬知恩, 一類在潛伏期和染病期均傳染的流行病模型,生物數學學報, 16(2001) 392-398。
25 韓麗濤 ,馬知恩,李偉華, 一類疾病額外死亡率存在的傳染病模型,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34(2000) 54-57。
Recent Academic Experience:
1 Principal, The study on HIV/AIDS mathematical models about bridge populations (Support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06-2008).
2 Principal, The study on natural history of HIV/AIDS infection (Supported by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2006).
3 Principal, The study on the prevale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IV for the injection drug users (Supported by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2004-2006).
榮譽獎勵(Award):
1. The sixth member, Epidemic dynamics system models and their researches, the second award of natural scien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7.
學術交流:
1、應邀赴上海參加網絡傳播動力學研討會。
2、參加第6屆中國-意大利應用數學雙邊研討會,2012年10月21日至26日
勇對未知的“挑戰者”
——記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數學系副教授韓麗濤
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證實死于艾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病例。而僅僅30年間,我國艾滋病感染病例以驚人速度增長。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中國累計報告艾滋病感染病例715051例,死亡169300人,其中性傳播逐漸成為HIV感染的主要途徑,男男同性性行為群體,尤其是在青年人中的男同群體成為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這預示著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
從2002年,在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至今,韓麗濤一直致力艾滋病數學模型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把數學和生物醫學相結合,深入研究我國男男性行為人群HIV耐藥株流行的數學模型及防控策略,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的防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找準方法,攻堅克難
我國自2003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免費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但HIV具有高度的變異性,在藥物壓力下會產生耐藥性,容易引起耐藥株的傳播和流行,給抗病毒治療帶來巨大挑戰。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數據,性傳播造成的新增HIV感染人數占比從1985〜2005年間的11.6%增至2015年的92.5%,成為HIV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其中,男男同性性行為傳播數據從0.3%激增至27.2%,增長近91倍,而同時期的異性性行為傳播增長為6倍。面對如此嚴峻形勢,若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男男性行為人群HIV流行,阻止其向周圍人群進一步蔓延,將會使我國公共衛生事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針對我國男男性行為人群HIV耐藥株傳播的社會網絡特點,韓麗濤和團隊從2015年開始著手研究該人群,目前正在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男男性行為人群HIV耐藥株流行的數學模型及防控策略研究”。
借助于流行病學調查獲得的現場數據和實驗室檢測結果,韓麗濤和團隊利用動力學原理、網絡理論、圖論、隨機過程、優化控制理論以及計量經濟學等方法,構建了傳播動力學數學模型進行研究。利用這一模型,通過理論分析和計算機模擬,便能比較準確地揭示出我國男男性行為人群HIV耐藥株流行的特點和規律,從而提出對HIV耐藥株傳播和流行更有實質性降低作用的行為學與抗病毒治療相結合的集成性最優防控策略。這對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具有重要的防治應用價值。
對HIV感染者來講,抗病毒治療(ART)是目前唯一能夠持續、有效抑制病毒復制的方法。經過積極的ART,感染者體內的病毒載量將明顯下降,CD4+T淋巴細胞呈增長趨勢,各種機會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生存狀態和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但是,隨著ART時間的延長,部分HIV感染者會出現耐藥現象,導致治療失敗,這將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存活時間。
隨著我國接受ART的HIV感染者逐年增多,耐藥性的問題也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在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我國 HIV主要毒株的流行趨勢、基因變異、耐藥逃逸和評估預測研究”中,韓麗濤借助數學模型對耐藥性進行研究,一方面針對HIV治療人群,構造基于群體的傳播動力學數學模型,研究耐藥性的存在對群體治療的影響,尋找出群體用藥優化策略;一方面利用HIV耐藥監測的數據,進行我國HIV耐藥流行趨勢的預測,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當問及最滿意的科研項目時,韓麗濤告訴記者:“對每一個項目都比較滿意,因為每一個項目都是自己認認真真一步一步做出來的。”認真——韓麗濤說,這是做科研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態度。
敢于嘗試,挑戰未知
牛頓、高斯、阿基米德是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們同時又是偉大的數學家。“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是我真正興趣的開始。”韓麗濤說,“很多數學方法都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創造出來的。”
從應用數學到艾滋病,從一開始的茫然未知到做出實實在在的成果,韓麗濤用堅持和認真證明著自己。在韓麗濤看來,做科研最大的挑戰是“對于未知,怎樣去學習,怎樣去解決問題。”韓麗濤說:“面對未知的東西,有沒有相關的知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不敢去挑戰未知。”
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韓麗濤成功主持和參加了國家多項支持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男男性行為人群HIV耐藥株流行的數學模型及防控策略研究”(2015-2018);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我國 HIV 主要毒株的流行趨勢、基因變異、耐藥逃逸和評估預測研究”(2012-2015);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我國耐藥HIV毒株發生和傳播的監控以及監測預警系統的建立”(2008-20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橋梁人群傳播HIV/AIDS的數學模型研究”(2006-2008);國家博士后基金項目“我國HIV/AIDS高危人群的數學建模及研究”(2003);衛生部艾滋病防治應用性研究項目“靜脈吸毒人群HIV流行趨勢及防治策略研究”(2004-2006)。
除此之外,韓麗濤還曾多次參加國內外有關生物數學的學術會議和高級討論班,和國內同行以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加拿大約克大學、紐芬蘭紀念大學、阿爾伯塔大學,意大利特倫托大學、那不勒斯大學等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同行有長期的交流與合作研究。
“做科研最大的特點就是未知”,但韓麗濤善于在找方法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無畏未知,敢于嘗試,在無形中積累創新,取得諸多成果。
教學相長
《禮記•學記》有云:“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學習可以知道自己有不夠的地方,而教人也可以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夠的地方后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自己不足或理解不通的地方后便可督促自己進一步學習,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既搞科研又做教學的韓麗濤,更是深知其中道理,并在日常教學中時刻踐行。“在教課的過程中,會體會很多東西,通過這個過程再去學很多東西。”他認真地說道。
在很多學生眼里,數學都被看成一門枯燥無趣的學科,總是在不停地證明定理,甚至反復再反復。而在韓麗濤看來,并非完全如此。很多學生之所以厭煩數學,是因為他們沒有把知識串在一起,缺乏連貫性。只有了解了一個概念或定理的發展脈絡、背景由來、目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數學。韓麗濤說在教數學的時候,他一定會看相關的歷史,從源頭上為學生解釋清楚來龍去脈,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而這個追根尋源的過程,也讓自己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認知。
“數學并不枯燥,關鍵是能不能用。”韓麗濤在教學過程中會經常鼓勵學生去參加數學建模競賽,以培養他們的興趣。韓麗濤說,一定要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要發現數學的“有用性”。
對于未來,韓麗濤希望,“在應用數學上繼續做好的東西,讓自己更滿意的東西。”
專家簡介:
韓麗濤,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數學系副教授。1991〜2002年,于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應用數學系先后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2〜2004年,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后進入中國人民大學,作為負責人和子課題負責人參加過多項艾滋病研究項目,專門從事HIV/AIDS數學模型研究。在模型建立、性態分析、數值模擬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在流行病數學模型及HIV/AIDS數學模型建模、分析方面發表論文多篇。
來源:科學中國人 2016年第7期